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为了孩子的健康,在开学季请了解这些信息!

交汇点讯 临近开学,国内不少地区中小学,早已对基孔肯雅热的潜在隐患展开排查。

日前,江苏省内一批学校也发布了最新提醒,同样指向基孔肯雅热。

除了南京,苏州官方发布的《开学季将至,学生需要重点提防哪些传染病?》中,特别将基孔肯雅热、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虫媒传染病列为重点防范对象,提醒家长、学生和校方,“托幼机构和学校是儿童及青少年聚集的场所,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需进行防范。”

那么,基孔肯雅热是什么?

基孔肯雅热并非新传染病,1952年这一疾病就在坦桑尼亚被发现。今年以来,全球基孔肯雅热病例明显增加,国内也有部分地区出现相关病人。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但由于传播速度快、症状明显,一旦感染将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生活。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内具有传染性,蚊子叮咬吸血后会把病毒带入蚊体内,经过2—10天的增殖,在下次叮咬时会将病毒传给健康人。

主要传播链条是:患者→蚊子叮咬吸血(蚊子被感染)→感染的蚊子再叮咬健康人,健康人被感染、发病。该病毒不会直接人传人,握手、共餐等日常社交都不会传染。

基孔肯雅热典型症状有发热(体温可达 39℃以上),关节痛(常累及手、膝、踝等关节,部分人疼痛持续数周),还可能出现皮疹、头痛、乏力等。不过,由于儿童症状可能更轻,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

若发热同时伴关节剧痛、当地有媒介伊蚊(俗称“花蚊子”)活动,或近期接触过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人员,需警惕并非普通感冒,及时就医检查。

开学季,对于学校来说,织密开学前后防控网尤为重要。

专家建议,开学前后是校园传染病防控的“黄金窗口期”,学校需从“源头防控”和“日常监测”双管齐下:

开学前——

环境清理,消灭蚊虫孳生地。校园内积水的花盆、排水沟、废旧容器、旧轮胎、窨井等,都是媒介伊蚊孳生的“温床”。开学前学校要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清理行动,重点清除积水容器、废弃杂物、绿化带垃圾等蚊媒孳生地。对绿化带、教室、宿舍、食堂、垃圾站、厕所等区域实施全覆盖灭蚊,确保校园环境安全。

强化排查,消除健康风险。开学前学校对师生员工开展健康排查,对于有境外或国内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旅居史的人员,若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疑似症状,应督促立即就医,主动告知流行病学史,并开展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核酸检测,避免带病上学造成传播。

开学后——

健康监测,早发现早干预。开学后落实晨检制度,对所有师生员工开展为期2周的健康状况跟踪监测,重点观察有无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送医并报告属地疾控部门,配合开展流调与处置。

持续灭蚊,防止疾病传播。学校每周开展校园蚊媒孳生地巡查清理和灭蚊工作。加强防蚊防病知识宣传,引导师生员工做好个人防护(如穿着长袖衣物、使用驱避剂等)。

多病同防,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除基孔肯雅热,还需防范流感、新冠和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教室每日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加强诺如病毒、痢疾和手足口等肠道传染病防控,食堂严格执行餐具消毒,引导学生勤洗手、不共用餐具。

另外,开学前后,建议家长也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观察。尤其在每天上学前和放学后,观察孩子的体温和身体状况,若孩子说“关节疼”“没力气”,即使体温不高,也需警惕;如果孩子确诊基孔肯雅热,需遵医嘱居家休息,痊愈后凭医院证明返校,避免传染同学。同时,勤洗手、注意居家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全程、及时接种疫苗也很重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睿哲

责编:杨易臻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