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她8岁登台,为承诺“守”了苏北琴书60多年,上榜“中国好人”!

交汇点讯  8月27日,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江苏省苏北琴书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银霞,因其60余年坚守承诺、传承曲艺、投身公益的事迹,荣登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

记者了解到,张银霞的坚守,源于一个承诺。1948年,她出生在宿迁一个琴书世家,父亲是当地有名的琴书艺人。耳濡目染下,她自幼便喜爱这门艺术。父亲对她要求严格,冬天雪地里练习打板,小手冻裂了口子也未曾停下。

8岁那年,为补贴家用,张银霞开始与父亲搭档演出。首场演出,她便赢得满堂彩,还挣了三块八毛钱,这笔钱让全家看到了希望。但好景不长,为了给父亲治病,她带着母亲和弟弟走街串巷卖唱。13岁时,父亲病重卧床,临终前对她说:“别轻易放弃,要让更多的人了解琴书。”看着父亲期许的目光,张银霞郑重地许下承诺,要把苏北琴书唱好、传承好。

这个承诺,成了她一生的事业。父亲去世后,琴书不仅是她养家糊口的工具,更是她必须履行的责任。

在传承路上,张银霞并不孤单。她的丈夫刘汉飞也是一位曲艺工作者,夫妻二人并肩前行。他们一起为宿城区申报“中国曲艺之乡”奔走,整理了大量资料。2017年,丈夫因病倒下,张银霞在病床前向丈夫承诺,一定会完成两人共同的心愿。

为了让古老的琴书艺术能被现代观众接受,张银霞在丈夫的支持下开始大胆创新。她将淮红戏、淮海戏等元素融入琴书,并将题材从传统传奇故事转向现实生活,创作了《抠老头》《白绫记》等一批广受欢迎的新曲目。她发行的曲艺唱片、磁带累计超过500万张(盒),让苏北琴书的声音传遍大江南北。

张银霞深知,艺术的根在人民。她对热爱琴书的听众也有一个承诺:“只要还能唱,我就要站在舞台上。”她加入了“周末书场”公益演出,一坚持就是十多年。从“送戏下乡”到“琴鼓村村行”,她每年公益演出超过200场,足迹遍布田间地头和社区广场,十余年来几乎从未缺席。

如今,77岁的张银霞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培养下一代上。2017年,她推动苏北琴书走进了宿迁的中小学课堂。她对孩子们说:“只要你们想学、愿意学,我定会毫无保留,把我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为了这句“倾囊相授”的承诺,她为孩子们精心设计教案,自掏腰包为外地来求学的学生解决食宿、购买道具。8年来,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已有300多名学员登上了舞台,成为苏北琴书的新生力量。

从对父亲的承诺,到对丈夫的承诺,再到对观众和学生的承诺,张银霞用60多年的行动,诠释了“诚实守信”的含义。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旭晖

责编:史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