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地评线】江东时评|从“一碗米线”唤醒“沉睡”资产说起

在徐州市铜山区三堡街道四堡社区,一座沉寂多年的闲置厂房重焕新生。3000平方米厂房改造成米线加工厂,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乡村出现诸多闲置资产。数据显示,部分地区农村闲置房屋比例高达20%30%,大量耕地撂荒,一些曾经热闹的村办企业厂房破败不堪,厂区杂草丛生。如何唤醒这些“沉睡”资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堡社区立足当地不少村民具有加工传统米线技艺这一优势,将闲置厂房改造为现代化米线加工厂,从最初的小作坊逐步发展成具备一定规模、标准化生产的企业,不仅实现资产增值,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新活力,而且创造就业岗位,吸纳50余名村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由此可见,唤醒乡村“沉睡”资产,关键要因地制宜,深入挖掘本地特色资源,结合市场需求,精准定位。有自然风光优势的地方,可将闲置农房改造成“共享民宿”,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撂荒较多的地方可将零散荒地整合起来,交给合作社种有机蔬菜,让土地重新长出“金疙瘩”。

不过,不少地方在盘活乡村“沉睡”资产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资产权属界定不清晰、交易流程不规范,增加了经营主体的风险和顾虑;配套设施不健全,交通不发达,限制了资产的开发利用;部分农民观念陈旧,对资产盘活心存疑虑,不愿流转或参与合作,等等,都给工作推进带来了困难。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发力,形成合力。有关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资产权属,搭建产权交易平台,规范交易流程,为资产盘活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乡村发展条件,增强乡村对各类投资主体的吸引力。另外,一方面要引导转变农民观念,打消他们参与资产盘活的顾虑;另一方面在资产盘活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通过租金、分红、就业等多种形式,确保农民能够从资产盘活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实现共同富裕。

唤醒乡村“沉睡”资产,不仅能让乡村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还能让乡村留住更多的人气和活力,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只有积极借鉴成功经验,勇于探索创新,才能让乡村的每一份资产都“活”起来,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

(孟亚生)

责编:袁媛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