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风过,富安·状元里的百亩梯田翻涌着碧浪,指尖轻触泥土,土壤温湿度数据便在屏幕上跃动。曾经“面朝黄土”的农耕图景,在科技赋能下正展露高效与生态的双翼。近年来,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全力构建新农人“引才—培育—服务”全链条,深入实施滨湖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红色五线谱”计划,实现各类人才向田间地头流动,推动乡村人才全面振兴。
筑巢回引,鼓励新农人“想有所为”
新农人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如何让更多新农人投入到家园建设中?一靠盘活“存量”,二靠挖掘“增量”。
一方面,大力发挥本地农创客、新农人等群体的带动效应,以深化党建联建、遴选农业产业带头人等形式多维发力,以才引才,吸引有知识有情怀的青年人才携梦而归。另一方面,举办如新农人创客大赛等赛事活动,让更多有创意、有想法的“农创客”、数字游民群体加入乡村全面振兴行动中,39个涵盖农业技术、农文旅融合、宠物经济等领域的项目,为广袤乡野注入了蓬勃生机。
新农人的到来还吸引了一批“投资者”的目光,小到2万至3万元,大一点的如AI、数字科技等领域的投资约10万元。如今,“创意—投资—创业”的良性循环在胡埭这片土地日日上演,一起帮助年轻人在此实现创业梦想。
靶向培育,助力新农人“能有所为”
龙延村大棚内,淡金色孢子烟霭无声弥漫。“灵芝姑娘”王珈笑靥如花:申请的农产品免税通过了!这让王珈更敢“扑”在产品研发上,短短两年,占地8亩的种植大棚,每年亩均产值已突破40万元。
在新农人孵化培育过程中,镇党委紧盯青年农创客技术、运营等领域专家资源链接薄弱方面,开设“新农人青蓝课堂”,邀请省农科院教授、网红主播辅导,课程涵盖农业补贴、农产品电商运营、农文旅融合案例探讨等15节内容。同时也形成课后反馈机制,对反映问题较多的领域专项定制课程,覆盖新农人群体170人次。
优化服务,支持新农人“敢有所为”
“两年砸下400多万,基建、设备、地租,样样都是硬投入。”“00后”新农人、无锡安优农业生态有限公司臧圣杰坦言,创业压力很大。
今年以来,胡埭镇全力打造“新农人创客谷”平台,通过“党组织+党建联盟+农业科技公司+新农人”四级联动模式,政府搭台、景观塑造、基建建设、资源整合,为创业创新项目提供政策扶持、导师帮带、平台助力、金融支持、市场对接、宣传推介等常态多维帮扶举措,呵护新农人“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从土地流转到市场对接,都有专人跟踪服务。”臧圣杰说,镇里配备的创业导师帮助其团队攻克了智能控制系统兼容性难题,预计今年稻麦生育期缩短7—10天,亩均增产12%。这种“全周期陪伴式”服务模式,正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返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