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江苏/教育 > 正文
企教携手! 雨花台区这场AI大讲堂,打开教育新画卷

当教育遇上AI,会迸发怎样的创新火花?2025年8月27日,南京中华中学附属雨花初级中学的多功能报告厅里热度攀升——由雨花台区委统战部、区教育局、区工商联、软件谷企业服务部联合主办,区教师发展中心、嘉环科技承办的“企教联动 共探AI教育新场景——‘语数话’AI大讲堂”火热开讲。两百余名中小学、幼儿园负责人和教育领域民营科技企业代表齐聚,共同探索AI教育新场景,为雨花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数智活力”。

看现场: “教育黑科技”吸睛,领导点赞“接地气”

上午8:30,距离活动正式开始还有半小时,报告厅外的十余家企业展台已热闹起来。刚完成签到的参会者,一转身就被展台上的“教育黑科技”吸引:有的驻足查看AI智能评测系统如何实时分析学生答题数据,有的俯身观察无人机编程教具,还有的体验智慧课堂的互动功能——AI在智慧教学、智能硬件、教育大数据、学生发展评估等领域的应用场景,直观地呈现在参会者眼前,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未来教育的大门。

“这套系统能减少老师多少批改工作量?”“无人机课程适合哪个学段的学生?”大家迫不及待地带着问题与企业展开了交流。

雨花台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伟,区教育局局长李茜,雨花台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工商联党组书记欧仁谷等领导也来到展台前,与企业代表深入交流,详细了解AI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实际应用与落地成效。

“技术不搞花架子,能帮老师减负、让学生受益,才是真本事!”领导们对企业的创新成果频频点头,更鼓励大家持续深耕教育场景,让AI从“概念”变成课堂里的“实用工具”,助力区域教育AI转型。

听干货:大咖拆解AI+教育,从趋势到实全覆盖

当天的分享环节,“干货密度”拉满,既有行业趋势解读,也有手把手实操教学,精准匹配教育工作者的需求。

嘉环科技副总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陈哲以《AI引领教育变革:理念与趋势》为题开篇,直击当下教育转型的核心。他提出,在数智化浪潮下,教育正从“规模化教学”转向“个性化育人”,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育”,而AI的角色并非“替代教师”,而是成为“人机协同”的重要帮手。“面向未来的教育,应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技术,同时坚守育人初心,在‘人机协同’中探寻教育的本质与温度。”这番观点戳中了不少教育者的困惑,引发台下阵阵共鸣。

江苏大任智库创始人卜安洵则围绕数智时代人才发展新趋势作主旨分享。“数智时代需要‘会跨界、能协同’的人才,教育得从‘教知识’转向‘育能力’”,他提出的“核心素养+AI赋能”新型教育体系,为区域教育发展提供了清晰思路。

下午的实操课更是让参会者直呼“解渴”。专业讲师围绕教师日常高频工作,从教案设计、课件生成,到作业批改、请假条批处理,一步步演示AI工具的使用技巧。讲师的演示直观易懂,台下教师纷纷拿出手机拍摄,生怕错过关键细节。更贴心的是,所有操作手册和工具模板已同步上传至活动交流群,方便大家课后随时查阅、反复实践,确保技术能真正落地到日常教学中。

此外,嘉环科技还带来了“AI+K12教育”整体解决方案。他介绍,依托与华为、阿里云等头部企业的合作优势,方案可提供算力支撑、课程资源开发、师资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帮助学校避开AI落地过程中的“坑”,让智慧教育建设少走弯路。

促合作:合作意向20项,雨花打造“产教融合”样板

活动尾声,“有奖竞答”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人工智能有意识吗?”“大模型和人工智能是什么关系?”主持人的问题刚抛出,台下教师便纷纷举手答题。答对的老师接过智能教具等奖品,脸上满是收获的笑容。

比奖品更有价值的,是校企合作的“新机遇”。活动中,阿里云、中协智能、欧帝科技、超星教育、往来科技等8家企业代表依次登台,分享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实战案例。这些接地气的案例,让学校负责人对AI落地教学有了更具体的想象。

据统计,活动现场收集了40余份《学校AI应用需求反馈表》;登记了20余项校企合作意向,让“企教联动”从口号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

据了解,“数话智”AI大讲堂是雨花台区工商联(总商会)联合嘉环科技共同打造的一项品牌活动,之前已成功举办2场。此次“语数话”AI大讲堂,聚焦“AI+教育”,深度解析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既是一场知识交流与技术展示的盛会,更是雨花台区“统战+教育+产业”协同创新的生动实践。通过政府搭台、校企对话、技术赋能、案例引领,有效打通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最后一公里”。

展望未来,雨花台区将持续推进“AI+教育”应用场景建设,推动更多优质企业资源走进校园,支持学校结合真实教学需求开展联合教研、课题共建与技术试用。下一步,该区还将重点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教育示范案例,加速构建“产教融合、智慧育人”的雨花样板,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科技动能。

记者 李艳玲 通讯员 李博文

责编:李艳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