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2025省文华奖|35台大戏共绘今夏最美文艺图景,这场“艺超”实力圈粉

这个夏天,苏超激战正酣,一场“艺超”也在江苏大地上演,成为文艺爱好者的“心头好”。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2025年江苏省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终评暨惠民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这场三年一度的艺术盛会中,来自省、市、县三级创演单位的35部大型剧目先后在南京、南通、淮安、扬州、镇江、泰州等6市11个县(市、区)的12个剧场演出,吸引近3万名观众走进剧场观看。 多种艺术门类、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轮番登场,在舞台上勾勒出一幅幅鲜活生动、饱含温度的时代画卷。

淮剧《潜行者》

8月5日晚,大型剧目终评的首场大戏——现代淮剧《潜行者》在淮安大剧院上演,该剧通过充满悬念的故事架构、交叉蒙太奇的叙事手法和独特新颖的舞台设计,生动展现了长期潜伏在第三条秘密战线的共产党人的动人故事。感人至深的剧情、真实生动的人物、饱含深情的演绎,深深感染了在场观众。演出落幕,现场掌声雷动,一位中年观众红着眼眶感叹:“没想到淮剧能把谍战题材演绎得如此荡气回肠,真是震撼!”

紧接着,多部主题鲜明、风格各异的大型剧目陆续亮相。其中,既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实践,也有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夺目光彩的实力佳作,更有全景式展现新时代精神气象的现实题材作品。

越剧《织造府》
扬剧《郑板桥》
淮剧《范公堤》
淮剧《天道》

近年来,江苏文艺工作者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富矿”,将艺术创造力和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创作一批既坚守传统艺术的精髓,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的优秀作品。越剧《织造府》以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心路历程为核心,讲述他重返江宁织造府后“魂穿”书中世界,与林黛玉、薛宝钗、贾母等经典角色展开了一场跨越虚实的对话;扬剧《郑板桥》以 “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的生平为蓝本,刻画了这位文人的“千秋不变”的风骨;淮剧《范公堤》再现范仲淹在任西溪盐仓监和兴化县令期间,筑堤护民的一段历史;淮剧《天道》以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合纵抗秦”的传奇故事为核心,为观众呈现了一段激荡千年的家国史诗;越剧《风梅图》以 “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为原型,讲述其任职期间心系苍生、务实为民、清正廉洁的故事;昆剧《浣纱记》演绎了春秋时期西施与范蠡以纱定情,后为救国难忍痛分离的爱情传奇;锡剧《涓生之路》改编自鲁迅先生1925年创作的小说《伤逝》,呈现了旧时代知识分子在沉沦中觉醒、在觉醒中奋起的心路历程。

昆剧《浣纱记》
越剧《风梅图》
《涓生之路》剧照 一.jpg
锡剧《涓生之路》

主旋律题材创作如何突破窠臼、打动当代观众,一直是文艺创作的难题。本届文华奖参评的大型剧目中,多部主旋律题材作品以撼人心魄的磅礴气象和深沉的情感张力,激荡出深沉而绵长的情感共鸣,让不少观众泪洒现场。淮海戏《烽火中的板三弦》讲述海州杨家班在战火中坚守淮海戏艺术,通过板三弦弹奏和戏曲表演激发民众抗日斗志的感人故事;话剧《英雄归来》刻画如东籍青年黄海涛参加老山前线战斗,带着牺牲战友的嘱托和彼此约定回到家乡,数十年如一日替战友照顾父母、妻儿的动人事迹;锡剧《英雄儿女》将同名电影中王成那震撼人心的“向我开炮”英雄壮举鲜活再现于舞台之上;话剧《西迁》再现了抗战时期农学院师生携千余头牲畜辗转五省、跋涉四千里的长征壮举;舞剧《朱自清》将文学之美融进舞蹈艺术,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真实而立体的朱自清;锡剧《大江奔涌》取材于靖江百姓英勇抗英的真实历史,艺术化再现了这段鲜为人知的抗英史诗;锡剧《燕双飞》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及其妻子蒋英为主人公,叙述她与钱学森将祖国命运与个人理想追求紧密联系,展现了两人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丹剧《凤先生》以 “画坛宗师,百年巨匠”的吕凤子生平为主线,讲述了他在丹阳创建正则学校的艰辛历程;芭蕾舞剧《壮丽的云》是中国芭蕾舞剧中罕见的以科学家群体为主角的原创作品,讲述了他们隐姓埋名、攻坚克难,最终成功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感人故事。

淮海戏《烽火中的板三弦》
锡剧《英雄儿女》
舞剧《朱自清》

纵观本届文华奖参评剧目,现实题材作品的数量和质量的双双提升。一些作品从不同角度折射出新时代的社会风貌和精神气象,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和精神启迪。舞剧《10909》以中国船舶七〇二所的三代科技工作者为原型,讲述科研团队潜心研制“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并成功坐底深达10909米的马里亚纳海沟的故事;歌舞剧《攀登·攀登》是一部以重工业为题材的歌舞剧作品,展现了彭工科研团队在研究新产品过程中遇到困难、致力创新、克服困难,最终完成世界首创千吨级起重机的研发过程。

舞剧《10909》
歌舞剧《攀登·攀登》

一些剧目从小切口着手,将百姓身边事娓娓道来,拉近了舞台和观众的距离。扬剧《推拿》改编自毕飞宇同名小说,展现平凡人生中的坚韧与温暖,传递出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话剧《南京有个小西湖》以南京小西湖片区的城市更新为题材,展现了城市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充满了浓郁的南京地域特色;淮剧《村里有个管得宽》、淮剧《我家住在渔歌村》、泗州戏《春满上塘》、黄梅戏《郎对花姐对花》、淮海戏《荡湖船》则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以轻快活泼的戏曲形式生动呈现了当代农村生活图景。

扬剧《推拿》
话剧《南京有个小西湖》
淮剧《村里有个管得宽》
黄梅戏《郎对花姐对花》

还有一些剧目如同一张张熠熠生辉的“文化名片”,彰显着当地的历史底蕴、风土人情和精神气质。梆子戏《大运河畔·户部山》以徐州户部山为背景,围绕大运河的变迁讲述百姓故事,展现运河文化的绵延传承;淮剧《运河岸边槐花香》聚焦运河两岸的民俗风情,通过一段跨越数十年的情感故事,勾勒出运河儿女的家国情怀;民族管弦乐《江河湖海颂》以江苏独特的江、河、湖、海等自然风貌为灵感源泉,打造出了标志性音乐主题,展现江苏水韵文化和中国精神;柳琴戏《窑湾往事》通过现代古建修复工程师时扬的视角,揭开一段尘封的古镇记忆,呈现出源于大运河文化的生生不息的力量;滑稽戏《美食家》以苏州美食文化为背景,通过高小庭与朱自冶的戏剧冲突,展现了苏州滑稽戏的独特艺术风格;滑稽戏《万象归春》讲述则展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小热昏”的艺术魅力,通过一位平凡江湖艺人的成长历程,讲述其在时代洪流中逐渐成长为有骨气、有担当的中国人,并满怀希望迎接新中国诞生的动人故事。

柳琴戏《窑湾往事》
图片
滑稽戏《美食家》

本届省文华奖也为小观众准备了丰富的艺术大餐,木偶剧《布罗镇的邮递员》、儿童剧《草房子》、音乐儿童剧《寻找花果山》等作品,以寓教于乐、趣味盎然的形式,向孩子们传递真善美的价值。

木偶剧《布罗镇的邮递员》
儿童剧《草房子》
音乐儿童剧《寻找花果山》

为了让更多观众走进剧场,拥抱艺术之美,展演期间通过惠民票价等形式,大幅降低了艺术欣赏的门槛。“能以这么亲民的价格欣赏到如此高水准的演出,实在太值了!”“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好的戏,真切感受到了文化惠民。”这些发自肺腑的感言,道出了观众共享艺术盛宴的喜悦。

走台、上妆、候场——台前幕后,演员们全情投入,将身心融入角色;选戏、购票、落座——观众从四面八方赶来,奔赴一场场艺术的约会。台上台下,戏里戏外,这些由艺术与热爱共同编织的闪光时刻,已然成为这个夏天里最美的文化风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慧

视频拍摄制作 毛杰

责编:陈洁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