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深读丨镇江先后首创乡镇和村组“报告制度”,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集体资产人大监督全覆盖 对“人民家产”监管到“底”

8月份,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在丹阳召开现场会,向全市推广丹阳市人大监督村组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经验。全国人大常委会和省人大常委会都派员参会。

不少与会者记得,去年6月,省人大常委会也在丹阳召开现场会,向全省推广镇江市人大监督乡镇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的经验——去年为乡镇资产、今年为村组资产,相隔14个月,省、市人大常委会为何先后在丹阳连开两次事关“人民家产”的现场会?

先乡镇、后村组,改革不歇脚,镇江人大监督制度创新连填两项“空白”

“省、市人大常委会相继在丹阳市召开现场会,说明全省人大系统勇涉改革深水区,对农村集体资产监督从‘填空白’发展到‘深融合’。”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委员韩澎认为。

镇江的创新之举,“背景”是2017年底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意见》明确,县级以上地方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建立政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由此我国实现了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全覆盖。但镇江市人大在领会中央精神的基础上发现,我国有五级人大机构和五级政府,对于最基层的乡镇一级国有和集体资产“报告制度”,《意见》尚未涉及。

于是,2022年7月,镇江在丹阳试点,首创乡镇政府向乡镇人大报告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制度,并在全市推广,填补了人大监督乡镇国有和集体资产制度的“空白”,也才有了去年省人大常委会命名并推广的“镇江经验”,以及“丹阳第一次现场会”。

8月份召开的“丹阳第二次现场会”,则更加鲜明地体现出镇江市人大持续推进改革的决心和韧劲。

能起底监督乡镇集体资产,为何不将目光延伸到最底层的村组资产?况且镇江村组集体资产要多于乡镇。循着深化改革的逻辑,镇江市人大又在丹阳试点,再创乡镇政府向乡镇人大报告村组集体资产管理情况制度、再填监管“空白”。

与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同志认为,丹阳及镇江将乡镇与村组集体资产一起普查、一起盘活、一起监管、一起保值增值,标志我国五级人大机构和五级政府对国有和集体资产监管形成闭环,形成了全覆盖、全程式的“丹阳范例”和“镇江经验”。

法规细化见担当,村组资产监管写进市委深改委工作要点

乡镇政府定期向乡镇人大报告村组集体资产管理情况,法理依据何在?

“依据这两部法规,再细化。”镇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健介绍:一是今年5月1日实施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其第十条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监督管理等;二是2018年施行的《江苏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其第五条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辖区内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监督。

法理细化,是实践创新的理论基础。李健说:“我们研读法规、整合法理、细化依据,明确村组8类集体资产应报尽报、应监尽监,重在形成制度和规范,让基层好操作。”

镇江市委副书记陈可可告诉记者,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将人大监督村组集体资产管理纳入2025年工作要点,支持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建立镇人民政府向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村组集体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人大、纪检监察、审计、财会等监督协同贯通,对村组与乡镇集体资产一体化、长效化监管。

基层人大人手少,咋办?镇江市委支持市人大在全省率先实现基层人大兼职全覆盖,一次配齐全市56名镇人大兼职副主席和人大街道工委兼职副主任,加强基层人大力量。

此次试点的丹阳,又结合市情,对镇江市人大出台的“报告制度”再细化,增加了6项报告内容,包括原村集体企业改制遗留问题解决、村集体经济组织投资与债务、村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村组集体资产村务组务公开等,突出重点难点,全方位监督。

丹阳村组集体资产是镇级的63.7倍,管不好要“坏”乡村振兴大事

监督的前提是弄清家底。丹阳农村集体资产特点是,镇级国有资产偏多、集体资产较少,村组集体资产明显多于镇级集体资产。这同当年丹阳处于“苏南模式”毗邻区,村组工业较为发达有关,其农村集体资产结构在苏中、苏南具有广泛代表性。

上次试点,弄清了乡镇一级的家底。对于面广量大、历经多轮改制变迁的村组家底,此次试点也得先“门儿清”。

“人大、政府、纪委等要协同联动,提升监督效能,放大试点效应。”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丹阳市委书记王成明要求,摸清村组家底、转入数字平台管理,分门别类盘活、确保保值增值,建立长效机制、赋能乡村振兴。

去年年底,丹阳168个村(社区)、6147个组的集体资产终于大起底——54.58亿元,其中,村资产49.01亿元、组资产5.57亿元,村组集体资产是镇级集体资产的63.7倍。清查分类后,统一纳入江苏省农村集体资产智慧监管平台。

“建立‘1+2+N’融合监督机制,把管好村组集体资产与化解基层矛盾、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不为监督而监督。”丹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立群介绍,“1”指镇人大每年听取和审议1次镇政府关于村组集体资产管理情况报告。“2”指丹阳市人大推动市政府出台文件,将村组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提级到镇级管理;市人大与市纪委监委建立农村“三资”监督贯通协调工作机制。“N”指综合运用人大代表视察、执法检查、工作评议、询问等法定方式,让监督常态化。

丹阳选择导墅镇试点。在“资产资源全域清、账内账外相一致”基础上,镇里开发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可视化平台,借助数字技术对分散的集体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监管。镇党委书记唐俊说:“对于部分被群众占用的集体资产,则请人大代表、老党员等上门做工作,一边督促腾退归还,一边界定权属、录入平台、不留隐患,确保集体资产颗粒归仓。”6月份,丹阳市人大推广了导墅镇试点经验。

“有制度撑腰,我们就敢奔着问题去。”丹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志敏说,全市围绕村组资产账实不符、权属不清、瞒报漏报、资金违规出借等问题开展排查监督,发现相关问题538条,整改488条,整改率90.97%,向市纪委监委移交疑似线索两条。

省农业农村厅经管站副站长冷媛认为,丹阳农村集体资产结构在苏中、苏南很有代表性,即镇村组三级集体资产门类齐全、量大分散,且村组集体资产多于乡镇,其一系列监管创新,既值得资产“同质化”的苏中、苏南地区借鉴,也值得农村集体资产相对较少的苏北地区重视——一分一厘,皆为“人民家产”,丹阳“报告制度”同样适用于他们。

创新实践场景,以“五个别忘了”的“小切口”撬动“大监督”

“监督要秉持系统思维,我们以‘五个别忘了’的典型案例,引导全市‘报告制度’走深走实,助力解决基层‘不敢、不会、不擅’监督的本领恐慌。”丹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俊杰说。

——监督存量工业资产盘活时,别忘了产业转型升级

前年,界牌镇人大代表建议盘活村组老工业厂房,镇里选择界中社区第一工业园区试点。该区有村组老破厂房168间、9500平方米,均为30多年前建的砖混结构单层厂房,承租企业“散乱污”严重,安全风险和环保隐患巨大。

镇里决定拆除旧园区,规划新建3万平方米4幢4层标准化厂房,年租金可达300多万元,相当于之前的3.7倍。但招商前,界牌镇党委书记刘奇拜托多位人大代表重点监督“3件事”:一是产品不升级,不得进新园区,防止污染企业“溜”进来;二是新园区及招引企业的建设许可、消防安全等证照要齐全,有安全隐患的一票否决;三是企业投产后,亩均税收要达到25万元以上。“约法三章”,提高新园区的准入门槛。

——监督经营性收入应收尽收时,别忘了环境“储蓄”生态“留白”

曲阿街道建山村12个自然村的15口野塘,原来多由村组干部发包给私人养鱼,每塘每年收取300元租金。由于长期投放蛋白饲料,塘中富营养化程度高,藻类繁殖,水体发臭,让人避之不及。“这种环境怎么发展乡村旅游?”丹阳市人大代表、建山村党委书记丁志峰与群众算大账,决定收回15口野塘发包权,村里拿出9000多元清淤整理、增种花草,还村庄15口清水塘、荷花塘。

如今,12个自然村中已有9个创成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尽管每年减少几千元鱼塘租金,却换来每年约30万人次的乡村游游客,今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元,带动20多位村民家门口就业。

——监督“活”资产进“三资”平台交易时,别忘了还有“死亡”和残值资产

延陵镇利民村苗圃的179棵水杉树病死,村里准备卖废树。经人评估,死树总重65吨、每吨售价500元,就在买主要付3.25万元树款时,有人大代表将此事报告到镇里,镇里认为这是农村集体资产处置的新情况,果断叫停了交易。

丹阳市人大与市农业农村局闻讯后表示,死树也属集体资产,得上平台公开拍卖。怕竞拍者少,他们通过丹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链接阿里资产平台,面向全国竞拍。起始价就是原先评估的3.25万元,网上3名竞拍者一路喊价,经过13次出价,终以4.29万元竞拍成功,溢价1.04万元,溢价率32%,成为全省首笔在阿里资产平台交易的农村集体资产。这次竞拍也给大伙上了一课:集体资产无论“生老病死”,其处置都得上“三资”平台,争取价值最大化。否则,即使村组出于公心,直接处置也不合规。

——监督承包地经营权流转时,别忘了运用“熔断”机制遏制哄抬价格

珥陵镇有1万亩发包土地,前些年,少数缺少农机配套的外地种植大户为与本地大户“抢地”而哄抬承包费,使每亩价格从六七百元飙升到1000多元。待他们高价中标后,常常滥施化肥、农药搞掠夺式种植,致使耕地质量下降。如遇旱涝天灾,他们则纷纷“跑路”,把拖欠的承包费“包袱”甩给村组。

近年来,镇里组织人大代表根据地力、种植成本、粮食收购价格等因素,以村为单位综合测算土地承包费最高限价,通常每亩650元到850元。无论本外地大户进入镇“三资”交易平台拍地,只要出价超过最高限价,即被平台“熔断”出局。珥陵镇党委书记杨秋竹说,去年全镇10个村流转了8500亩土地,价格合理、无一纠纷、普遍增产。如今,珥陵镇承包地“熔断”机制已推广到丹阳市。

——监督闲置资产变现增值时,别忘了允许部分资产“闲置”为群众增“乐”

2010年,陵口镇胡良村合并到乐善村,原村部4间办公室就一直闲置,年久失修、屋面漏雨。后经人大代表建议,镇里出资做了修缮。这时,有人提出可以出租给经营户做门市。但村里考虑原胡良村500多人没有活动场所,尤其老人成天困在家里,不利于身心健康。今年,镇村二次投资,添置空调、棋牌桌、椅子等,隔出开放式调解室兼室内舞厅,方便村民开展活动,并命名为“乐小善驿站”。陵口镇人大还在此设立“基层立法信息点”,已搜集社情民意30多条,帮助消除安全隐患5处、调处矛盾纠纷3例。群众心情舒畅、村庄氛围和谐,这是无法用经济收益来衡量的。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林培 晏培娟 通讯员 陈骞 张云芳

责编:陈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