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听·见|找工作,“靠脸吃饭”行得通吗?

近日,湖南长沙某饭店的一则招聘启事引发热议。该店发布门迎岗/收银岗招聘启事,岗位要求年龄18至29岁,身高要求160cm以上。其中,岗位福利一栏写有年龄补贴100元,颜值补贴0—500元,身高补贴25—200元。事件发酵后,店方回应称初衷是为“让大家打卡更有美感”,承认考虑不周并撤回启事。

招聘看能力,选美看外表,这本是两条泾渭分明的赛道。然而近年来,一些企业尤其是面向公众的服务行业,却将“颜值”视为隐形竞争力,把招聘现场异化为“选美”赛场。从模糊表述的“形象好气质佳”到明码标价的“颜值补贴”,长得美不美正在悄然成为就业门槛。

将“颜值”量化成补贴,实际上就是外貌歧视。那些因外貌被评定为“颜值低”而只能获得较低补贴,甚至无法获得补贴的求职者,是否会在衡量与比较中陷入自我价值的怀疑?当一个人的工作能力、专业态度被外在的“颜值标尺”所量化、排序时,他们的劳动价值是否也就此被一张标签所覆盖和贬低?

“颜值补贴”可能迎合了当下某种“颜值经济”的潮流,但是一个饭店的门迎或收银岗,核心能力要求应是服务意识、沟通效率和专业素养,而非身高与容貌。得体大方的外表固然能提升顾客体验,但将其凌驾于能力之上,甚至明码标价,就走入了误区。倘若此风蔓延,各行各业争相效仿,那么“靠脸吃饭”将从一句玩笑变成职场现实,助长浮躁风气,扭曲就业观和价值观。

菜馆的撤回行为值得肯定,但希望这不是危机公关,而是对招聘本质的重新审视。招聘不是选美,职场更非秀场。建立一个更公平、更注重能力的就业环境,需要企业坚守底线,也需要社会共识的支撑让能力成为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才能让每个劳动者真正享有尊严和平等。

(吴盈青)

责编:孔婧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