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智库观察 > 正文
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思政课教学新场景建设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驱动高校思政教育发生深刻变革。高校思政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应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思政课教学过程和学习情境数智化,通过教学场景的创新、教学策略的调整、教学效果的优化,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思政课教与学赋权增能,以高质量思政课培育高素质的时代新人。

创设教学场景,延伸思政育人场域

思政课教师应依托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教与学、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教与学,主动将人工智能技术渗透至思政课教学新场景的建设当中,以不断丰富思政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在构建线上教学新场景的实践中,思政课教师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打造全景化的智慧课堂,为学生提供智能化服务和个性化指导。如,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强大的搜索引擎和智能筛选算法,对分散的教学资源进行分类和整合,并用音视听三位一体的数智化形式将其呈现出来,增强思政教学科技感和亲和力。还可借助XR技术,打造沉浸式教学场景,使抽象的思政知识具象化,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重温历史经典,在情感共鸣中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提升教学内容的吸引力。

聚力推动思政课堂与学校、社会育人场景的虚实结合、协同互动。将校园的思政教学设施以及更多的红色育人场馆资源(如革命历史博物馆、红色旧址等),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有机整合、嫁接,搭建场景化互动空间,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实践情境中感悟红色精神、厚植爱国情怀。

在教学辅助环节,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强大的资源储存能力和智慧问答功能,思政课教师可借助多态大模型的有效应用,在思政教学资源动态生成系统中精准匹配与具体课程相关联的教案和课件,在提升备课效率和针对性的同时,实现相关教辅资料的个性化生成。

在学习辅导环节,高校可搭建24小时不间断提供在线学习辅导服务的数字人教学系统,弥补传统教学中教学反馈不及时、教师精力有限等不足。该系统不仅能够快速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还能根据学生情况及时提供知识、心理、方法等“补给”,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提供有效支持。与此同时,该系统还可以以校内思政课教师为原型,为学生量身打造AI数字人教师,形成数字人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协同互补的教学模式。其中,数字人教师既能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进行专题授课和内容答疑,并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为其个性化调整学习进度、推送学习资源、引导其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和社会实践,弥补传统课堂上教师难以兼顾所有学生的不足,还能及时提供情感疏导、交流陪伴、心理咨询等服务,形成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

革新评价体系,建立动态反馈闭环

高校要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的数据驱动、智能诊断、多维评价等功能,定期对思政教育场景的育人效果进行评估,促进思政教学场景的持续完善。思政课教师可以借助基于多模态学习分析引擎的数智化平台实时追踪学生的学习轨迹,根据学生的视频观看时长、在线讨论参与度等数据,精准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现对教学进程的精准把控。同时,思政课教师还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的预测性分析功能,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考试成绩、实践参与等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并生成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以便及时、客观地掌握学生在不同学段的学习状况及思想状态,进而有效实施教学干预,优化个性化教学方案。

健全师资队伍,深化智能思政教学理念。高校应定期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培训,提高思政课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尤其是要提升其数智化思维能力,引导其主动尝试并创建和应用思政教学智能化系统或技术平台完成智能备课、教学数据分析、疑难答疑等工作,在大数据的辅助下,更好地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鼓励思政课教师积极参加各类主题性研讨会、学术讲座、教学经验分享会等活动,密切关注数智思政领域的动态发展,及时吸纳前沿理念和技术应用成果,不断探索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新渠道和新方法。思政教学团队要学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建数字画像平台,通过系统收集和分析学生在各类学习场景中的学习行为、内容偏好等数据,为学生个性化定制精品思政课程、推送思政专题资讯、生成专属课程包等,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思政课教师个人则需要主动提升自身的数智素养,具体包括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等。其中,信息素养要求思政课教师在遵循大数据应用合规性和伦理性原则的前提下,有能力在人工智能提供的信息资源库中高效筛选与教学目标、内容等相适配的资源,并精准选取适用的教学内容。技术素养则要求思政课教师紧跟技术前沿,与时俱进地拓展和更新自己的工具库,以便根据自身教学需求和学生学习需求灵活选择、高效选用相匹配的技术工具。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助力高校思政课教学环境智慧化、智能化转型,为教与学新场景的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高校应持续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数据安全与伦理规范体系,构建起思政课教与学全过程育人链路和“技术—资源—教学”协同的保障体系,一体贯通学思践悟,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米娜 尹德志 李雪琴 周家豪(作者单位:西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编:笪颖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