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智库观察 > 正文
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实践探索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高等教育必须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高质量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深入探索新时代党建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着力构建价值引领与育人实践同频共振的协同机制,切实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健全协同机制 推动党建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构建协同机制是实现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前提。在组织架构方面,组建由校党委书记牵头,联合党建部门、思政教育教学部等部门共同组成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党建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工作;定期组织召开小组会议,就融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友好沟通、协商解决。在制度建设方面,领导小组根据实际需求商议制定详细的融合工作实施细则,明确各部门的工作目标、内容、流程等具体细节,为后续融合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行动指南和统一标准;同时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实际融合成效纳入对个人与相关部门的年度考核体系中,以此激发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确保融合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在资源配置方面,高校应当搭建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整合党建和思政教育融合所需的科技、场地、师资等各类型资源;由领导小组进行统一筹划和合理配置,从而保证资源在融合过程中的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

创新融合模式 增强思政工作时代感实效性

创新融合模式是实现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在思政教育方面,思政教师应当深入学习和研究党建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在教学实践中依托网络平台选取合适的特色案例和素材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同时,加深对党建文化和知识的认知,提高政治素养。在党建工作方面,高校党组织应当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定期举办主题党日活动,邀请思政名师等专家学者为党员师生开展以思政教育为主题的专题讲座,通过深入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时代价值等内容,帮助党员师生筑牢理想信念根基、牢记初心使命,更好地在学习、工作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上述融合模式的创新探索,能够使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师生实际,提升融合质量和实效性。

强化队伍建设 打造新时代思政工作生力军

强化队伍建设是实现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必要选择。高校应定期邀请在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融合方面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担任培训班讲师,为思政教师和党建工作人员系统讲解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在理念、工作方式、社会价值等方面的契合度,帮助其从思想上正视二者融合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深刻把握党建与思政教育在价值导向、育人目标等方面的内在统一性。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党建理论和思政理论的专业培训,使思政教师队伍与党建工作队伍尽快成长为既能掌握党建知识、又能准确把握思政教育规律的复合型队伍,为推进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储备后备力量。此外,加大引才育才力度,重点引进对于党建文化和知识有专业研究的优秀人才,切实解决当前两支队伍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人才短板问题,通过优化队伍结构、提升专业素质,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理论扎实、业务精湛的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型教师队伍。

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工程。无论是立足当下,还是面向未来,各高校均需要深化党建引领,将红色基因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以数字化赋能提升融合精准度,让信仰之火照亮青年的成长成才之路。

何小敏(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责编:王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