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 > 正文
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副局长向媛华:雨花英烈在抗战烽火中的信仰与担当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江苏作为华中敌后抗战的主战场,拥有众多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纪念场馆与遗址。这些场馆和遗址既是革命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深化红色文化研究的重要载体。为更好地铭记抗战历史,传承红色文化,新华日报社新华传媒智库联合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共同开展“解码烽火印记 传承红色文化——对话江苏抗战纪念场馆负责人”智库调研行活动,旨在以史励志,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赓续好党的红色血脉贡献智库力量。

“信仰如灯,照亮前行之路;精神如炬,点燃复兴之梦。”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内,一封封家书,一段段文字,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文字无声,却如惊雷;一笔一画,皆是对信仰最深情的诉说。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副局长、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向媛华在接受采访时强调,雨花英烈在抗战烽火中展现的坚定信仰与英勇担当,生动诠释了伟大抗战精神。他们用热血与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始终激励着我们赓续红色血脉,矢志奋勇前行。

历史回响:雨花英烈与抗战精神的深刻共鸣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雨花台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的集中殉难地。长眠于此的雨花英烈,是革命年代视死如归革命烈士的杰出代表。他们用历经苦难、牺牲仍不改信仰初心的赤胆忠诚,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和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雨花英烈罗登贤时任中共中央驻满洲省委代表。事变第二天,他就紧急召开会议,发表宣言,号召东北人民武装抗日,并派出百余名党员干部深入东北各地创建抗日游击队,为后来东北抗日联军的成立奠定基础。”向媛华介绍说。

全面抗战爆发后,雨花英烈更是以对党绝对忠诚、不怕牺牲的凛然正气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勇立潮头。“诸如卢志英这样的‘谍海奇兵’,他们隐姓埋名,深入虎穴,在隐秘战线与敌周旋,冒险获取关键情报,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封封家书、一本本日记、一件件实物,都是那段峥嵘历史的有力见证。“周执中1933年在给外甥的信中写道,‘你二舅舅在打鬼子的最前线死去,他为救国而死,是死得光明的……’字里行间充满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孙晓梅烈士在1941年写给母亲的信中坦言‘国不保,家何能存?’,展现出革命者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情怀。邹毅日记中‘中华民族的人民都会为着捍卫自己而抗战’的誓言,以及吕惠生日记中与革命共存亡的决心,都是雨花英烈坚定信仰的真实写照。”向媛华表示,近年来,管理局设立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南京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持续加强对抗战文物史料的征集、整理与研究。通过与烈士亲属、兄弟场馆合作,陆续征集到邹毅、袁国平等烈士的日记、家书等珍贵文物史料,持续整理出版雨花英烈史料丛书。近日,与中国文物报社合作推出“雨花英烈抗战遗墨”专版,竭尽所能让尘封的历史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基因传承:让抗战精神浸润青少年心灵

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近年来,管理局面向广大青少年创新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久久为功,打造出一批抗战主题的“沉浸式宣讲”“革命文物进校园”“雨花思政研学课”等特色项目。其中,成立于2006年的“小雨滴”志愿服务队作为雨花台红色宣传的青春名片,多次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各级部门评为全国、江苏省、南京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

向媛华介绍,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管理局近期还联合市文联等单位举办了“南京抗战印迹巡礼”主题影像展,通过200余幅摄影作品,展现南京抗日印迹,以艺术的力量激发爱国情怀。展览已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首展,并将走进地铁、高校、商圈巡回展出;9月1日开学当天,管理局还将联合南京市教育局在主会场雨花台国旗广场和14所大中小学分会场同步举办“抗战记忆青春使命——国旗下讲话”活动,用“同升一面旗、同唱一首歌、同上一堂课”的形式,勉励广大青少年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奋发图强。

不仅如此,管理局还联合南京艺术学院、南京晓庄学院等院校推出了“信仰之歌”音乐思政课,选取雨花英烈赵良璋创作的抗战歌曲,通过赏析、跟唱等方式,激发青少年汲取革命音乐中的精神力量,该项目入选2025年江苏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典型案例;雨花英烈家书课程则通过诵读、解读抗战时期的家书,让青少年感受字里行间的家国情怀;“革命文物故事开讲啦”活动通过实物观摩与专家解读相结合的方式,强化青少年的使命担当。截至2025年7月,相关主题研学活动已累计服务中小学生超过2.7万人次,建成150支以雨花英烈命名的“英雄中队”。

数字赋能: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珍藏于展柜中的历史需要被赋予时代的脉搏,方能真正叩击人们记忆的心扉。让静态的历史‘动’起来,让崇高的信仰故事可感、可知、可共鸣,始终是纪念馆展陈工作的核心追求。”向媛华说。今年,管理局与南京图书馆合作推出原创临展“书报铭碧血·八秩记丹心——雨花英烈中的新四军人物专题展”,聚焦11位曾在新四军任职的雨花英烈,展出数十份文献史料和近百幅照片,其中不少为首次公开。

数字化转型是红色场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响应《南京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专项规划》,管理局近年来还启动了“档案史料文物数字化工程”,已完成930卷烈士卷宗的数据整理工作,总计编目16229件档案,全文识别49440页,并建立130多位烈士图谱。

2022年,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红色基因库项目顺利完成中宣部试点任务。该项目通过高空航拍、地面全景采集、倾斜摄影、人工智能三维重建等多项数字化工程,实现馆藏文物的二维、三维采集和VR展馆系统搭建。

同时,管理局致力于打破时空壁垒,将厚重的历史转化为沉浸式的体验,纪念馆通过引入多媒体交互、场景复原等多元叙事手法,让参观者从被动的“观看者”转变为主动的“体验者”和“感知者”。例如,在馆内展示了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抗日武装的主要创始人罗登贤在哈尔滨阅读报纸了解时局的沉浸式场景。这种场景化的历史呈现,让抗战历史以更加立体、多元的方式得以展现。

“雨花英烈事迹和精神是永恒的。”向媛华透露,管理局目前正在积极倡议和推进图档博融合建设,旨在通过更丰富的文献史料、更智能化手段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走”出去,“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激励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牢记历史、珍视和平、开创未来!”

新华传媒智库记者 封 颢

责编:胡悦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