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江苏/教育 > 正文
聚力管理 深耕育人!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暑期蓄力启新程

暑假是教育工作者充电赋能、谋划新篇的黄金期。8 月 27 日- 29 日,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聚焦中层干部与班主任两支关键队伍,开展为期三天的暑期专题培训。这场集政策学习、专家引领、实战研讨于一体的“充电赋能”行动,不仅是对新学期学校管理与班级育人工作的系统部署,更将 “聚力管理、深耕育人”的理念深度融入教育实践,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专家传经:把“有生命力的教室”搬进培训课堂

“带一把刷子能做好工作,有两把刷子能做出品质,多带一把刷子,还能借一把给别人。”培训首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贺华义老师用一句生动的比喻,拉开了《建一间有生命力的教室》讲座的序幕。他结合多年班级管理经验,从“精准适配学生需求”“激发班级内生动力”等维度,拆解班级管理的核心逻辑——既需关注学生学业进步,更要重视心理成长与个性发展。贺华义还分享了“系列双驱型主题班会”“入班三看”等实用方法,从如何化解学生磨叽问题,到怎样通过输出式学习提升效率,一个个贴近教学实际的案例,让老师们收获匪浅。

“以前总觉得班主任要‘全能’,听完才明白,我们更要做‘引路人’,帮孩子找到自己的成长节奏。”初二年级班主任朱林涛边听边记,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感悟。

除了班级管理的妙招,这次培训中还融入了科技与教育的碰撞。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副校长傅金祥在分享中提到,AI可以成为班级建设的智能助手,但绝不能替代教师的情感注入。“教育不是‘百度’,孩子需要的是关切的眼神和谆谆的教诲,这一点永远不会变。”这番话,让老师们对“科技赋能教育”有了更理性的认知。

分组破题:聚焦真问题,碰撞育人“金点子”

“阳光招生后,生源质量提升,如何通过精准分层,激发潜能,实现‘人人有目标、个个能进步’?”“高中生日益增长的心理需求,该用哪些更精准的方式回应?”8 月 28 日,培训进入实战研讨阶段,学校按初中、高一、高二、高三划分为四个小组,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展开头脑风暴,各组负责人牵头引导,确保研讨“不跑偏、有深度”。

初中组将焦点对准“阳光招生后生源变化”与“家校协同育人创新”两大主题:针对生源质量差异,老师们提出“抓基础、养习惯、提能力、重拓展”的管理思路;面对传统家校沟通的“信息壁垒”,大家也纷纷建言献策,让教育合力更聚焦学生成长。

高中组则围绕“培养卓越学生”与“关注心理动态”深入交流:在卓越学生培养上,老师们达成共识——从“知识传授”转向“思维赋能”,通过“学科探究小组”“生涯规划导师制”挖掘学生潜能;针对高中生学业压力与青春期焦虑,大家分享“一对一谈心记录表”“心理主题班会案例”,并探讨建立“班主任 + 学校心理老师”联动机制,及时识别学生情绪异常信号,为心灵健康筑起防护网。

“以前遇到问题常靠单打独斗,现在一起讨论,思路一下子打开了。”高一年级朱红姣老师说。

当天研讨汇报环节,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副校长虞翔主持全场,各组组长带着浓缩成果登台分享,那些凝聚着集体智慧的“金点子”,被逐一纳入新学期班级育人工作清单。

双向复盘:锚定管理效能,夯实育人根基

培训最后一天,学校的议程从“学习”转向“实干”。中层干部们集中学习《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梳理新学期科学教育课程规划。

暑假期间,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多部门联动,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升、校园设施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强化基础管理。各处室对暑期工作进行了复盘:总务处完成了宿舍空调安装、食堂设施改造,为师生营造更舒适的环境;德育处组织了新高一军训、红十字救护培训,帮新生快速适应校园生活;教科室则为新学期教科研工作制定了详细计划。“暑期的准备工作越充分,新学期的教育教学就能越顺畅。”陶立副校长说。

对于新学期,学校也有了清晰的规划:教室将引入人工智能教学设备,实验室将补充更新仪器,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培训,关注心理健康……一系列举措,都指向“提升育人质量”的核心目标。

目前,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的新学期筹备工作已进入尾声。从培训会场的热烈研讨,到校园里的崭新设施,再到科学教育的创新规划,处处彰显着学校“聚力管理、深耕育人”的决心。

“三天的培训,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更是一次行动的动员。”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校长汪菁在总结时说,“教育是一项需要用心深耕的事业,希望大家以‘初心’为舵,以‘担当’为帆,以‘务实’为桨,以‘创新’为翼,把培训中的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新学期为每个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文中图片由学校提供)

记者 李艳玲 通讯员王芳 

责编:李艳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