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智库/智库观察 > 正文
红色文化数字化为思政教育注入新活力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背景下,数字技术以其强大的渗透力和重塑力,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边界,以其个性化学习、沉浸式体验、精准化评估、智能化交互等独特优势,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活力。红色文化作为思政教育教学的重要素材,是数字化赋能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载体,各学段学校皆需积极主动探索红色文化数字化赋能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这既是激活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的时代必然,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选择。

整合优质数字资源

资源筛选和评估。面对海量的红色文化数字资源,各学段学校需要制定明确的资源筛选标准,从内容的准确性、适用度和创新力等多个维度综合评估其在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所能发挥的价值,最大限度避免资源重复、低质现象。同时,有机融合教师评估、学生反馈、专家评审等多种方式,确保应用于思政课堂的红色文化数字资源既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又能契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资源共建共享。各学段学校要与社会机构、政府部门共建共享红色文化数字资源库,以扩大资源的覆盖面和使用率。具体而言,高校可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属性组织区域性或全国性的红色文化思政教育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实现跨学段、跨校区共享优质红色文化资源;同时,教育部门要联合科技、文旅等部门及博物馆、红色遗址等机构,共同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数字资源,进一步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创新形式,增强育人实效。

创新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在新时代教育教学场景中,成熟的数字化技术为实现互动式教学提供了可能性。在课堂教学中,思政课教师可引入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为学生打造沉浸式学习和体验场景,通过模拟革命事件和红色历史,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红色文化的具体内涵和时代价值,进而激发其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借助AI交互系统,针对学生课堂提问,实时作出详尽细致的解答,同时收集学生的课堂反馈,以此为依据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优化红色文化数字资源的赋能方案和效果。

个性化教学。在数智时代,个性化教学是实现红色文化精准赋能思政教育的关键之举。思政课教师可利用大数据技术科学采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思想动态、知识结构、红色素养等信息,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确保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效。借助基于云计算技术研发的动态评估系统,实时追踪某一阶段内学生学习进展和思维动态,调整优化思政教学和价值引领策略,确保红色文化数字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设计始终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保持一致。

提升思政课教师综合素养

培训体系构建。定期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和红色素养培养专项培训,邀请专业人士担任培训讲师,帮助思政课教师提升红色文化认知和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在培训内容上,课程设计既需要涵盖基础技术操作、数字化教学设计和数字伦理等数字技术层面内容,还需要涉及红色文化的产生背景、具体内涵、育人价值等维度内容,确保思政课教师能够全面适应红色文化数字化赋能优化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在培训方式上,需要兼顾多样性和灵活性,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结合案例教学、模拟实践和专题讲座等方式,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激励机制建立。将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和红色文化融入效果纳入教学考核体系,明确规定其在考核体系中所占的权重,引导思政课教师高度重视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同时设立教学优秀奖,用于表彰在红色文化数字化赋能教学中表现突出、考核优异的思政课教师,以激发其创新意识;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给予一定的惩戒和处罚,并督促其限时改进,进而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数字素养。对于积极参与红色文化数字化赋能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的教师,学校应当给予政策倾斜、提供资源支持,进一步调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谢奕 穆志超(作者单位:新疆理工学院)

责编:封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