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工厂评价标准重大更新,企业是否做好准备了?
2025年7月,新版《绿色工厂评价通则》(GB/T 36132-202X)正式进入实施倒计时。与2018版相比,这份系统性重构的新国标不仅重构了评价体系,更引入了碳排放强度、再生材料利用率等关键指标,将绿色工厂认证推向全新高度。
认证标准名称的几个细微变化透露出重大信号——定义从“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更新为“能源低碳化、资源高效化、生产洁净化、产品绿色化、用地集约化”。资源高效化被置于核心位置,引导企业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
【01】新国标核心变化:从“要素评价”到“五化引领”
此次国标修订不是小修小补,而是系统性重构。新标准围绕“五化”特征重新设计评价体系,彻底改变了过去以评价要素为主的表述方式。
三大颠覆性革新
**评价指标全面升级
在能源低碳化方面,标准强化了能源消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约束,新增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等二级指标;资源高效化方面,提出再生材料使用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量化要求。
**基本要求更严格
新标准将合规要求纳入基本门槛,规定工厂必须达到国家强制性能效标准2级以及工业用水定额通用值要求。近三年新增主要用能产品设备应达到适用国家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2级水平。
**评价方法更科学
引入“引领值”和“基准值”分级评价,使评价结果更能反映工厂实际绿色绩效。评分细则和权重分配全面优化,推动企业从“达标就好”向“争当标杆”转变。
【02】ESG报告:必要还是可选?
许多企业都在询问:新标准下,ESG报告是否成为强制性要求?
答案很明确:编制绿色低碳发展报告已是绿色工厂参评的基本条件。新标准虽未直接使用“ESG报告”一词,但要求绿色工厂编制绿色低碳发展报告,并积极申请“绿色工厂认证标识”。
这一要求与2025年中国ESG政策环境高度契合。今年4月,18项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国家标准正式生效,覆盖铸造、化工、交通等11个重点行业,解决了企业碳数据“边界不清、难以互认”的痛点。例如,深交所更修订创业板指数编制方案,自6月16日起剔除国证ESG评级B级以下公司,推动ESG评级成为投资“硬指标”。
【03】时间紧迫:企业如何抢占2026认证先机?
新国标实施在即,企业需要立即行动。因为明年新国标实施时,提交的将是企业今年的绿色绩效与ESG相关数据。
三步抢占先机
1、立即启动数据盘点(2025年8-10月):建立覆盖能源消耗、原材料使用、碳排放的全口径数据库。特别注意新国标新增的再生材料使用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等指标。
2、开展差距分析(2025年11月-2026年1月):对照新国标“基准值”和“引领值”,识别薄弱环节。特别关注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水平是否达到国家2级标准要求。
3、实施升级改造(2026年2-6月):针对差距制定专项改造计划。考虑到新标准强调资源高效化,应优先优化高耗材工艺,引入再生材料应用技术。
面对复杂的新国标要求,祺鲲科技凭借技术创新与行业积累,为企业提供全链条解决方案。通过自主研发的“BravoESG”AI智能ESG合规平台,涵盖企业组织碳盘查、产品碳足迹核算、年度ESG报告、综合绿色能源管理体系、GECTrustee绿证溯源、绿色供应链量化及可视化管理、第三方国内/国际机构认证等多维度功能。
让企业拥有更便捷、更直观、更简单、更全面的碳管理相关数据的穿透能力;拥有与国际标准对标的可视化工具;拥有从自测次算、到审核认证、到实施落地的一站式ESG合规服务平台。美国500强科技巨头在祺鲲科技助力下,2024年全球工厂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已达61.5%,提前六年接近其2030年75%的目标。这样其中国分工厂既能符合中国双碳相关合规内容及绿色工厂的申报,又同时满足了全球总部对其绿色供应链相关的要求。
结语:绿色工厂新赛道已开启
新国标下的绿色工厂认证不再是简单的资质获取,而是企业绿色竞争力的重新定义。随着“十五五”时期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的推进,满足新国标要求将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门槛。领先企业已经行动。2026年,当新国标全面实施时,今天的数据能力和数据准备将决定明天的市场地位。
祺鲲科技愿以技术核证和全生命周期可溯源的绿色资产服务,助力企业在新一轮绿色竞赛中赢得先机。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时间从来不是企业的朋友。未来,能否在新国标落地前就完成数据体系重构与技术布局,将决定企业在绿色竞赛中的市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