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三个月,是江苏上市公司集体“充电”的日子。从6月至8月,江苏证监局指导江苏省上市公司协会先后于南京、无锡、徐州举办三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系列培训,吸引了全省近700家上市公司、900名董事长及实际控制人参会。
从典型违法违规案例分析,到监管政策导向深入阐释,再到资本市场“1+N”政策红利和投资者回报机制的解读……江苏证监局、江苏省工信厅、中国证监会上市司相关处室通过专题,将理论和案例“掰开揉碎”,帮助上市公司更好地理解政策、规避风险、把握机遇。

以案释法,敲响警钟
用严监严管案例,提升上市公司“关键少数”的合规意识和底线思维。
今年以来,江苏证监局持续以“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监管态度,聚焦“打大、打恶、打重点”,从严查处多起财务造假案件,并对相关责任人顶格处罚,彰显监管的威慑力。在本次培训中,江苏证监局以稽查执法的新思想、新制度、新文件为切入点,结合近年来查处的财务造假、资金占用、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违规减持等典型案例,深入剖析监管政策导向。
培训强调,上市公司实控人、董事长要深刻认识到,规范运作、合规经营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全体“关键少数”要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从提升思想认识、完善公司治理、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合规能力等多方面协同发力,筑牢风险防控屏障,切实维护好上市公司市场形象和投资者信心,确保公司在依法合规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用好政策,提升质量
解读政策红利,引导企业向“新”而行、向“好”而进,科学谋划发展路径。
在证监会持续推动资本市场“1+N”政策文件落地见效的政策东风下,江苏省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募基金改革、科创板“1+6”政策措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一批标志性改革方面取得突破。
国联证券与民生证券合并强强联合,苏豪集团横向整合汇鸿集团等5大省属贸易企业,纳芯微并购磁传感器公司麦歌恩……并购重组成企业快速增长的关键路径。据江苏证监局统计,截至目前,辖区上市公司今年已新增并购172单,占全国的15.5%,交易金额达391.75亿元,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半导体、医药生物等板块,“硬科技”特色显著。
本次培训剖析多起并购案例,鼓励上市公司紧扣发展战略,深度评估、科学选择投资标的,确保并购项目契合公司发展需求,为公司战略扩张和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要吸取失败案例的教训,避免不合理的“三高”并购、高风险盲目跨界并购,严防关联并购异化为利益输送的工具,提高并购成功率。
发展离不开高效的资源配置。培训中,江苏省工信厅深入解读了江苏省加快制造强省建设的系列政策,鼓励江苏上市公司围绕“1650”产业体系,持续提升创新能力,扩大资源配置视野,用好省级以上人才计划,发挥主体作用引进和培育一批高层次产业人才,赋能公司高质量发展。
管理市值,回报股东
激发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的意识,推动更多分红回购。
投资回报的提升是江苏吸引资本流入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江苏上市公司积极响应监管号召,持续强化投资者回报机制。据统计,上半年全省共77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增持公告,回购增持再贷款获批额度突破百亿元大关。
在监管的积极推动下,江苏上市公司现金分红金额及频率均创新高。2024年,全省现金分红总额达1056.99亿元,股利支付率46.3%,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此外,162家公司在今年计划开展中期分红,同比增长11.72%。
随着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机制逐步健全,一级市场投资活力逐步增强。据市场机构统计,上半年,全省企业获私募股权投资案例1038起,投资金额406.83亿元,同比上升均为18.1%,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8.5%和12%,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三。
投资与融资是资本市场的两大基础功能,二者相辅相成。上市公司只有通过切实提升股东回报,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才能实现股价稳健与市场信心的良性循环。
培训中,江苏证监局强调,上市公司尤其是主要指数成分股公司、长期破净公司,要深刻理解市值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提升市值。上市公司“关键少数”要充分认识到股票回购,特别是回购注销的积极信号传递作用,用好用足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增加分红频次、提高分红水平,实实在在地、可持续地增强回报投资者能力。上市公司要落实好声誉管理的主体责任,做好正面宣传,共同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提振投资信心。
新华日报·财经记者 陈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