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推荐 > 正文
一条路盘活一座城,常州绚丽“彩虹”勾勒文旅富民轨迹

青山绿水之间,一道绚丽的“彩虹”蜿蜒延伸——红、黄、蓝三色线条,勾勒出“溧阳1号公路”的灵动轨迹。这条全长365公里的农村公路,不仅是江苏省唯一入选全国“公路助力乡村振兴”的优秀案例,更是常州溧阳迈向全域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活力动脉。它仿佛一条彩绸,串联起散落的明珠,唤醒了一座城的生机。

守护生态,路与自然共生

曾经的溧阳,虽坐拥“三山两湖”的生态底蕴与星罗棋布的田园村落,却因交通分散,资源难以整合,乡村旅游长期停留在“农家乐”的初级形态。为了突破发展瓶颈,溧阳以路为笔、以生态为底色,挥毫绘就“一路通、百业兴”的崭新图景。

“我们修路,不只是修筑交通基础设施,更是在守护这片山水。”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这样说道。项目建设始终秉持“生态优先”原则,全线避让生态敏感区,广泛采用环保材料和生态工法,最大限度保留原始地形与自然肌理。道路依势蜿蜒,白墙黛瓦、层叠梯田如画卷般随行展开,真正实现了“路在景中,景在路中”的和谐相融。

交通+旅游,乡村发展驶入“快车道”

路的贯通,为乡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前我们村藏在深山人未识,如今成了网红打卡地!”竹箦镇姜下村党委书记吕岗华感慨道。这个别称“鹅村”的村庄,借助公路贯通,深耕“鹅”文化,打造主题农场与体验馆,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9年的137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1380万元,实现了十倍增长。

在南渡镇庆丰村,这条公路成为名副其实的“金线”,不仅带火了乡村旅游,更让“庆丰大米”等特色农产品声名远扬。更为重要的是,“溧阳1号公路”有效衔接了高铁、高速公路等“快进慢游”交通系统,推动了一批原本分散而不知名的景观走向大众视野。

沿途均匀分布的9个主题驿站、15个观景台与13个休憩点,以及“溧阳行”APP提供的智能服务,让游客得以“一键导航、自在畅游”。据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条路推动溧阳旅游实现了从单纯湖泊观光向沉浸式休闲度假的根本转变,构建起“三山两湖宋团城”全域旅游大格局。2024年,溧阳接待游客突破300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350亿元,跻身“全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前十,创下历史新高。

路延到哪里,富民效应就延伸到哪儿

“这条路真正让我们实现在家门口赚钱的愿望。”戴埠镇横涧村村民李女士在公路旁经营一家特产小店,她欣喜地表示,“旅游旺季时,我的小店日销售额能突破3000元,以前想都不敢想。”这条彩虹路犹如一条活力四射的经济血脉,有效串联起全市98个行政村、312个自然村和220多个旅游点,带动沿线新增农家乐和民宿400余家,近10万农民实现增收。

依托本土资源,溧阳打造了19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悠然杨家”“青春桂林”“红色水西”……一个个村庄绽放出“一村一韵、一域一特色”的独特风采。天目湖白茶、社渚青虾、曹山蓝莓等特色农产品,也沿着这条公路出村进城、走向全国。

“公路助力乡村振兴,关键是要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者统一。”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溧阳1号公路’不只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一条经济带、生态廊、文化脉,真正做到了‘业兴民富’。”

如今,“溧阳1号公路”已成为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典范。展望未来,溧阳将继续深化“公路+”融合模式,拓展服务功能,优化路网结构,为乡村振兴与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不断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篇章。

责编:陆威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