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126件(套)反映侵华日军罪行及抗战胜利主题的文物史料捐赠南京

交汇点讯  9月2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文物史料捐赠仪式,美国《肯》杂志原件、《太平洋战争的结束 日本投降》文件摹本、新四军游击队缴获日军军刀等126件(套)反映侵华日军罪行及抗战胜利主题的文物史料入藏纪念馆。

文物史料捐赠仪式现场

英美报刊以第三方视角揭露日军暴行

美籍华人鲁照宁此次向纪念馆捐赠文物史料114件(套),包括报纸、杂志、历史照片,以及日本投降特制纪念纱巾、纪念信封、明信片等,其中多份英美刊物以第三方视角详细记录了侵华日军暴行。

美籍华人鲁照宁向纪念馆捐赠114件(套)文物史料

“要特别介绍的是1938年6月2日出版的美国《肯》杂志,在第12至15页以《The Sack of Nanking》(《南京浩劫》)为题刊发了长篇纪实报道。”鲁照宁说,“这篇文章后来被1938年7月美国《读者文摘》转载,此前我已将该书捐赠给纪念馆。”

美国《肯》杂志报道由记者约翰·马洛尼根据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干事乔治·费奇的口述撰写,详细记录了南京大屠杀惨案。文中写道,“1937年12月,日本军队占领南京,造成了现代史上真实可信的、规模最大的屠杀。老人、婴儿,乃至腹中胎儿,无一幸免……”“烧焦的尸体遍地都是,有些地方堆叠得有六七层甚至八层高……回望城内,眼前是一片混乱景象:到处是尸体、扭曲的汽车底盘、沉默的炮口、散落满地的炮弹和子弹壳,以及浸透了鲜血的被褥捆。”

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孟国祥认为,美国《肯》杂志以第三方视角揭露了侵华日军暴行,该报道被其他报刊转载,在国际社会产生较大反响。此次为首次发现并寻获该杂志原件,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鲁照宁捐赠英美刊物还包括1937年10月至1938年3月两本英国《伦敦新闻画报》合订本,其以图文形式记录了日军侵华暴行,不仅刊载了日军空袭南京造成巨大破坏的照片,还记录了日军侵占上海、苏州等地的情况。其中,1937年10月30日刊物中一幅图片注释写道:“炸弹爆炸造成的两个巨大弹坑,以及当新一轮袭击威胁来临时一群匆忙寻找避难所的人。”

反映抗战胜利的纪念信封定格历史瞬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鲁照宁此次还捐赠了多件反映抗战胜利、日本投降的实物,其中1945年8月14日美国《代托纳海滩晚间新闻》的号外以醒目的“SURRENDER!(投降)”作为头版头条,宣告了日本投降的消息。这与1945年8月15日《大公报》头版“日本投降矣”的报道相互呼应,印证了日本投降在国际社会引发广泛关注。

鲁照宁展示记录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签字仪式场景的历史照片

鲁照宁将1945年美国国家档案馆发行的《太平洋战争的结束 日本投降》的文件摹本捐赠纪念馆。该文件内容翔实,包括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的日本投降书、日本天皇裕仁投降诏书的影印版。同时捐赠的一组历史照片记录了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签字仪式的场景,以及日军在菲律宾马尼拉投降及审判日本战犯的场景,定格重要历史瞬间。

此外,1945年发行的多枚纪念信封也在此次入藏之列,主题涵盖“苏联对日本宣战”“对日胜利日(V-J)”等。其中一枚盖有“1945年9月9日9时 南京 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典礼纪念”邮戳的信封,则见证了日本向中国战区投降的重要历史时刻。

新四军缴获日军军刀见证中国军民英勇抗敌

在1941年如皋高明庄战斗中,新四军敌后游击队队长尹之本从敌人手中缴获了一把日军军刀。仪式现场,尹之本的儿子尹愚夫将该军刀捐赠纪念馆。经鉴定,该军刀系日本一家专门生产陆海军军刀的店铺“寿屋”制造,样式符合抗战时期日本军官配刀特征。

尹愚夫将其父亲、新四军敌后游击队队长尹之本缴获的日军军刀捐赠纪念馆

据史料记载,1941年11月4日下午2时许,新四军某部将日军大队长加藤率领的日伪军合围于高明庄,激战至半夜。这把军刀正是尹之本在这场战斗中缴获的,此前一直保存在尹家。尹之本的孙女尹强说:“鉴古今知来者,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唤醒仇恨,而是希望全人类都能够推动人类文明更好地进步,维护世界和平和正义。”

孟国祥认为,这把军刀有明确的缴获时间、地点和人物背景,既是能精确追溯至具体战斗的日军侵略实物罪证,也是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直接物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多件文物史料见证日军侵略罪行

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不仅对平民实施屠杀,还疯狂掠夺南京的图书典籍、文物古迹等文化财产,此次入藏纪念馆的一面铜镜正是这一罪行的见证。该铜镜由兰州止观澜青铜文化研究中心执行董事杨勇在日本征集并捐赠,镜身贴有“昭和十三年二月 南京”标签。“昭和十三年”即1938年,此时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仍在持续。

此次入藏纪念馆贴有“昭和十三年二月 南京”标签的铜镜

“这面铜镜是日军对南京文化财产实施劫掠的缩影。”孟国祥说,从史料记载来看,日军在南京的文化劫掠是有组织、系统性的国家犯罪。这场侵略战争不仅导致南京军民的重大伤亡,更让城市的基础设施、经济、教育、文化事业全面崩溃,形成了系统性的战争灾难。

钱宗明捐赠文物史料

原上海市电信公司信息网经部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钱宗明将其父亲钱光胜生前保存的《前日本陆军军人因准备和使用细菌武器被控案审判材料》捐赠纪念馆,该书于1950年出版,是研究日军细菌战的重要史料。

陈旻捐赠文物史料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江苏记者站站长陈旻将1996年12月11日哈佛大学历史系主任柯比发给纽约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的一份关于《拉贝日记》重要性的声明(影印件)捐赠给纪念馆。

谢华捐赠文物史料
王伟捐赠文物史料

浙江红色报刊史料研学中心馆长谢华向纪念馆捐赠了其在201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主编的《老报刊里的日本侵华实录》丛书。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师王伟将其于2015年创作的中国画《重整河山》捐赠纪念馆。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钱盈盈/文 高鑫/视频 陈俨/图

责编:钱盈盈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