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推出《大型互动融媒专题|归来仍是少年》

80年前,江淮大地上活跃着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抗日武装力量——新四军。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盐城市参观新四军纪念馆。他强调,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80年后,前行路上,如何从新四军的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何以薪火相传映山河?为报道好这一重大主题,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精心准备、认真谋划,于9月3日当天重磅推出《大型互动融媒专题|归来仍是少年》。该专题将新四军抗战历史与当代青少年的青春奋斗相连接,弘扬“初心不改,归来仍是少年”的主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

一场“抢救性采访”:新四军老兵深情寄语新时代青年

2025年盛夏时节,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派出多路青年记者,辗转于江苏省内13个设区市,“抢救性采访”新四军老战士80人,推出“1+7”模式的系列融媒报道:每期聚焦1位新四军老战士作为主讲人,辅以7位老战士进行辅助补充,通过10期作品完整呈现“80年 80人”的史诗篇章。每期均以新闻短视频为主、图文报道为辅。

这一场大规模的“抢救性采访”,是历史记录,更是青春传承。采访团队联手多个相关部门,查阅海量史料与地方县志,在多方印证与拼合中,将那段烽火岁月更加清晰、真实地呈现。之所以用“归来仍是少年”作为产品的主标题,其深意在于双重使命:既记录烽火岁月里“少年”的赤子之心,又展现革命精神在新时代青年身上的延续。

为了传递老战士们对新时代青年的期许,产品特别创新采用“手书寄语”的形式:因身体原因无法接受视频采访的70位老战士,亲笔写下对新时代的期望,并郑重按下手印——一个个带着鲜红手印的手写寄语,勾连着历史与现代,指引当代青年扛起时代重任。​

新四军老战士手书寄语。

80位老战士的采访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归来仍是少年”的意义更在于跨越80年的青春对话永不谢幕。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新四军的革命火种在新时代星火成炬,照亮更辽阔的未来。

一部大型互动产品:“归”“来”“少年中国”构思精妙

《大型互动融媒专题|归来仍是少年》构思精巧,将标题拆解为“归”“来”“少年中国”三大板块,将题中深意进一步拓展延伸:身处战火,何以青春?“归”字作答!生逢盛世,如何作为?“来”有乾坤!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少年中国”挺膺担当。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三大板块层层递进,用年轻的视角重现血火淬炼的历史,以青春的声量传递永不褪色的信念。

产品目录页的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英雄“归”来,百岁风华正青春。以一幅XR动态长卷为主体,用手绘动画的形式复现主采的10位新四军老战士的青年形象。创新性通过“XR+动画”融媒表达方式,与用户一起“穿越”时光,沉浸式地再现80年前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现场。在指尖滑动间穿梭枪林弹雨中,见证英雄们抗日救亡的烽火岁月。其中,采访团队代表着抗战精神的记录与传承,小朋友的形象则象征赓续革命精神的新时代生力军。

第二板块青年有志“来”接力,生逢盛世谱新篇。80年后的今天,新时代青年如何传承新四军的红色基因?采访组兵分多路深入不同领域采访,分别聚焦南理工新一代火炸药团队、沙家浜女子民兵连、十四所雷达跟踪保障团队及“奋斗者”号团队背后的青春力量,重磅推出多条全新的创意互动短视频。

第三板块“少年中国”,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少年中国”板块由新四军纪念馆馆长仇金标主讲的慕课作为开篇,通过珍贵历史物件背后的故事讲述与深度挖掘,依次回答“‘铁的新四军’到底铁在哪里?”“新四军的革命精神为何历久弥新?”“新时代青年如何传承红色基因,践行青春使命?”三个时代之问。同时,“少年中国”板块面向全国青年学子推出“唱响新时代‘青春之歌’”互动视频征集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深情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板块末尾特别设置了互动音频上传系统,让万千“Z世代”的青春回响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一次创新融媒表达:“小切口、大主题、新技术”强势赋能

《大型互动融媒专题|归来仍是少年》将故事化表达与数字化呈现相结合,通过“内容+创意+技术+艺术”的巧妙呈现,全面、系统、形象地体现了重大主题报道的深度、广度、力度,形成了强势出圈的传播效应。

悬疑性开场别出心裁。开场视频中,极具创意性的6组神秘的摩尔斯数字密码在发报机紧张的“哒哒”敲击声中“穿越”至现代大屏上,吸引了一对年轻母子的驻足。这一“悬疑”情节引人入胜,随后通过层层递进的技术性“解码”,最终将6组神秘数字破译为“归来仍是少年”。

开场视频中,6组神秘摩尔斯数字密码引人入胜

艺术性动图表达形象。一幅气势雄阔的“XR+手绘+动画”长图拉开了“小切口、大主题”的叙事帷幕,艺术性再现了新四军老战士80年前的少年模样:举枪瞄准射击的张德勤、吹响冲锋号角的周仁甫、手持步枪值守的汪炳华……10位战士作为代表,立体式呈现了烽火岁月中不屈的民族之魂。

互动性设计引人入胜。在第二板块“来”中,借由前沿互动技术,打破传统单向观影模式,通过新锐的“互动短视频”形式,以全新视角探寻伟大抗战精神的当代回响。在这里,精心设计了视频的多重分支选项,用户可依据个人兴趣选择深入了解不同青年的攻坚故事,在“上天入海”的国之重器体验中,深度融入剧情,感受伟大抗战精神的赓续,激励更多年轻一代奋勇前行。

第二板块“来”中,互动视频设计了丰富的互动选项。

最新数字技术的深入应用,各种场景化、社会化、人文化元素的融入,令《大型互动融媒专题|归来仍是少年》的融媒展现力和作品感染力越来越强,从而更能吸引用户眼球,形成同频共振,提升传播效果,激发出昂扬向上、担当作为的满满正能量。

文字 徐亦丹 吴盈青

视频 王子杰 邓宇轩 陶蓉

美术设计 杨晓珑 郑玲玲

责编:徐亦丹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