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达9774亿元,距万亿级市场规模仅一步之遥。然而,对比国际成熟市场,国内商业健康险仍存在显著差距,这也意味着行业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待挖掘。在基本医保动态调整、DRG/DIP支付改革深化、民众健康意识提升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商业健康险需通过生态重构突破发展瓶颈,而医疗创新支付平台正成为这一转型中的关键推手,其中刚递交IPO申请的镁信健康颇具行业代表性。

需求与供给的双向扩容
商业健康险的增长潜力,本质上源于需求端与供给端的协同扩容。
从需求端看,民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正从“基础保障”向“品质保障”升级,特需医疗、创新疗法等领域的需求持续释放,而商业健康险通过专业化理赔服务缓解民众医疗负担的同时,也为自身开辟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从供给端看,人工智能、大数据及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健康险全流程提供了技术赋能,既优化了核保、风控的效率与精度,也推动产品创新(如带病体专属保险、慢病管理保险)与保障范围拓展。同时健康管理服务与保险的结合逐步深化,给商业健康险带来更丰富的业务模式与全新的蓝海市场。
而一旦商业健康险释放更多增长潜力,将给医疗创新支付服务平台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数据显示,中国创新药械解决方案市场(不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市场)的支付总额(GPV)预计将由2024年的910亿元,增至2030年的243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7.8%;与此同时,同期中国商业医疗险保费(不含重疾险、护理险及失能险)也将以21%的年复合增速扩张,预计到2030年突破1.35万亿元。
健康险发展的现实瓶颈
尽管增长潜力显著,但国内商业健康险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仍面临三大核心挑战。首先,产品创新滞后于需求变化。现有产品难以匹配民众多元化需求,例如在DRG改革下,医保对高值耗材、自费项目的限制,未被商业健康险及时覆盖,导致部分患者面临保障断层。其次,带病体保障体系不完善。老龄化加剧使慢性病发病率上升,但针对这类等人群的专属产品仍不足,险企在风险定价与控费间难以平衡。最后,医疗数据孤岛制约服务升级。医院、医保、药企数据不通,导致核保理赔效率低,用户体验不佳,也难以实现精准风控。
“医疗+保险”模式的国际案例
欧美成熟市场的实践,为国内提供了生态构建的参考。例如美国凯撒医疗,其构建了集医疗服务提供与保险运营于一体的体系。用户购买凯撒健康险后,可直接享受其旗下医疗集团的一站式服务,包括门诊、住院、检查、用药等全流程医疗服务。这种模式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实现了医疗服务与保险的深度协同:一方面,凯撒医疗可通过统一的信息系统监控医疗服务质量,优化诊疗方案,降低不合理医疗费用;另一方面,保险保费收入为医疗服务提供稳定资金支持,形成“服务-支付-质量”的正向循环。2023凯撒医疗年营收突破1000亿美元。
类似案例还有美国联合健康集团、瑞典KRY等,它们的核心逻辑在于:以支付为纽带,打通产业链各环节数据,通过技术手段优化诊疗与保险服务,实现用户、险企、医疗服务机构的三方共赢。
医疗支付平台的破局路径
国内健康险生态的构建,关键在平台的“整合者”角色。要成为中国版“凯撒医疗”,平台需突破四大核心能力。
一是资源整合能力,打通产业链上下游,聚合优质医疗资源;二是数字化服务能力,通过全周期健康管理提升用户体验;三是支付方案的设计能力,开发覆盖门诊、康复等全场景的保障产品。
近年来,越来越多医疗、医药支付服务平台与保险公司、医院、医生、医药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构建“互联网+医疗+医药+保险”新生态。在这个多元支付服务生态链里,此类平台的角色并非单纯“连接者”,而是深度“整合者”。
以近期赴港IPO的镁信健康为例,其核心模式是通过“智药”与“智保”两大业务线,构建“医疗+医药+保险”闭环持续构筑共赢格局。“智药解决方案”,是为药企提供了药品全生命周期的商业化方案,帮助药企整合多元支付方案,推动药品从研发到可及,从实验室到患者手中;“智保解决方案”则整合自有AI技术、更优质的医疗健康资源,为保司提供端到端方案,有力推动健康险创新。
在此模式下,通过连接药企、保司与患者,构建自我强化的增长闭环:保险覆盖推动药品可及,药品可及反哺保险价值,最终在患者健康与商业可持续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在保司侧,镁信健康开发创新保险产品,吸引更多投保人;在药企侧,镁信健康通过保险覆盖降低患者支付门槛,推动创新药销量增长;在患者侧,镁信健康提升了用药可及性,提高了续保率,反哺保险规模。与此同时,越来越多保司与药企的加入形成网络效应。
这种协同效应直接体现在业绩增长上,2022-2024年,镁信健康收入从10.69亿元增至12.55亿元,再跃升至20.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8%。其中,2024年,智药解决方案贡献收入12.07亿元,占总收入59.3%;智保解决方案收入7.31亿元,占比35.9%。其中,智保解决方案的毛利率从2022年的72%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81.5%。
2025年6月,镁信健康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将资金投入AI中枢系统升级与服务网络拓展。这种“赋能B端、惠及C端”的模式,不仅支撑其业绩增长,更验证了生态化路径的可行性。
从国外市场的闭环经验,到镁信健康的本土化探索,商业健康险的万亿潜力,不再是单一产品的规模扩张,而是“医疗-医药-保险”生态的协同共赢。随着政策支持加码(如丙类目录与商业健康险目录双线推进)、老龄化需求释放,未来,具备资源整合能力与科技实力的医疗创新支付平台,将成为释放健康险潜力的关键力量。它们不仅能推动行业突破万亿规模,更能重构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全民健康”与产业升级的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