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报国”的种子在同学们心中生根发芽,让“守护国家安全”的信念成为青春最坚定的追求。9月4日下午,2025年南京市鼓楼区“全国科普月”重点活动之一——科学教育“开学第一课”,在南京市宁海中学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薛禹胜,为同学们带来了主题为《中国的总体安全与我们》的报告。

本次活动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政府指导,南京市鼓楼区科学技术协会、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主办,南京市宁海中学承办,交汇点新闻协办。科学教育“开学第一课”是南京市鼓楼区“院士课堂”的品牌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4年,旨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对院士等科学家的敬仰之情,增强家国情怀,激发对科技的热爱。
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南京市宁海中学党委书记徒香福在致辞中介绍,学校十二位院士校友所秉持的“院士情怀”,正是这一精神的生动体现。他们胸怀家国天下、逐梦科技强国,用强烈的爱国情怀、高尚的人格品行、深厚的学术造诣,谱写出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人生篇章。一场院士报告,可能会让青少年心中关于“国家安全”的一个小疑问,成为未来投身科技报国、守护家国安宁的起点;对科研过程的一次好奇追问,也许就会点燃他们追求科学真理的毕生热爱。


为进一步推动鼓楼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活动中,南京市鼓楼区正式聘请薛禹胜院士担任鼓楼“院士课堂”专家。江苏省科协科普部还带来了一份珍贵的“科学礼物”:江苏院士风采录图书,希望这本书能成为同学们探索科学世界的“金钥匙”,引领同学们走进院士们的科学世界,感受他们的科学精神和人格魅力。

深耕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数十年的薛禹胜院士,在专题讲座中以“中国的总体安全与我们”为主题,从电力安全切入,为大家深入解读了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意义。他深刻阐释了总体国家安全观与能源安全的紧密联系。他在报告中指出,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电力作为核心二次能源,连接着一次能源与终端需求。过去依赖化石能源时,可通过存储调节发电以匹配负荷;如今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却面临着可再生能源不稳定、难存储的挑战,再加上极端天气对电力设施的威胁,能源安全面临着新的考验。他强调,应对能源挑战需要科技突破,更需要青年具备全局思维与良好修养,在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未来在各领域为国家能源安全与总体安全贡献力量,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与可持续发展。薛禹胜院士的讲解深入浅出,结合实际案例,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了能源安全与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性。
在学生提问环节,薛禹胜院士通过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科研故事,勉励现场青少年要锚定目标,不懈怠、不断努力。他鼓励同学们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追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纷纷表示,听了薛院士的报告,深受启发,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开学第一课”不仅象征着新学年的“仪式感”,更具有“公共表达”的性质,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教育的动员。南京市鼓楼区以“院士课堂”为“开学第一课”提供智力支持,所凝聚的理念信仰、树立的榜样力量,还将通过日常的课堂与实践活动不断沉淀,潜移默化地润泽学生的成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报告会现场,老师们表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以“中国的总体安全与我们”为主题的院士讲座,意义深远。新学期、新起点,这场讲座将照亮学生们成长的道路,引领他们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胡安静/文 万程鹏/图
通讯员 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