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上午,南京科技馆人头攒动,2025年江苏省暨南京市“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拉开帷幕。活动现场集中发布江苏省数字科普地图、科普研学线路及年度优秀科普作品成果,更预告全省将推出超万场科普活动,为公众献上一场科学文化盛宴。

首个“全国科普月”来了
上午9点,多家科技企业设立的科普展区便被孩子们迅速“占领”,家长们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孩子触摸人形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等前沿科技的身影。在这样热闹的氛围中,主场活动正式启动。

今年9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颁布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江苏省暨南京市主场活动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由江苏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和南京市有关单位共同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骏、祝世宁,中国工程院院士曹福亮、刘加平等专家亲临现场,为科普活动助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科学家精神报告团成员许进带来的《许身国威壮河山》科普报告尤为动人。“或许这一生他只做了这一件事,但就是这一件事,感动着、影响着、保护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有祖国,所以甘愿做隐姓埋名人。”他以传承者和亲历者视角,讲述了致力于中国核武器研制的邓稼先院士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一生,情真意切的语言和炽热的爱国情怀深深地感染了听众,激励着后辈为民族复兴砥砺前行。
数字地图+研学线路,打开科普新窗口
活动现场发布的江苏省数字科普地图、科普研学线路、年度科普成果,吸引了众多家长和孩子驻足。

数字科普地图展台前,工作人员热心讲解、演示数字科普地图的使用方法,手指轻点,全省500余家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新质生产力科技馆的位置与介绍便一一呈现,“以后想带孩子去科技馆,再也不用到处查信息了!”市民李女士立即用手机扫码收藏。

科普研学线路则多达110条,依托全省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重磅打造而成,覆盖了全省13个设区市和95个县(市、区)。这些线路有机融合了各地的主题特色研学活动,有望成为江苏“一县一特色”文旅科教融合的鲜活样板,为更多人打开探索科学、了解江苏的新窗口。

全省联动,超万场活动等你来
“整个9月,全省将协同联动,做到日常有活动,周周有重点。”江苏省科协有关负责人介绍,科普月期间,全省各地将围绕公众关注热点,组织开展科普报告对话前沿、科普阵地智启未来、科普资源推陈出新、科普惠民全域协同等系列活动,通过科普讲座、科学家精神宣讲、互动体验、科学表演、科普阅读、院士专家基层行等形式,开展科普活动超万场。

其中,100多个省级学会,200多所省部属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协将结合各自领域资源优势开展不同形式的科普主题活动;同时,江苏省科协还将重点推动一批高校、企业园区的实验室、生产线和展馆展厅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让科学不再“高冷”,让科普真正走进百姓生活。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蔡姝雯
摄影 刘成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