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跟着‘苏超’去读城”解锁新回合,“全城寻宝”开启文旅沉浸之旅

交汇点讯 9月6日晚,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第十一轮比赛激战正酣。赛场外,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打造的“跟着‘苏超’去读城”南京站、徐州站活动同步展开,以足球为媒,将厚重历史与市井烟火巧妙串联,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参与。

当天下午5点多,南京赛区南京奥体中心的各类文创摊位陆续迎来顾客,其中,一座设计别致的“读城亭”成为人气颇高的一角。“跟着‘苏超’去读城”“阅读建筑”“阅读地名”“阅读老字号”……主题展板前迅速排起长队。市民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读城”相关内容后,即可领取印制精美的“读城”明信片。来到定制印章打卡区,“苏超”十三太保和“十四妹”湖北黄石的特色印章让人爱不释手,还有以南京特色景点中山陵、南京奥体中心、南京眼、长江大桥为造型的组合印章,一纸明信片盖印金陵风华。来自徐州的球迷李阳一口气集齐了四枚,拿着明信片爽朗地笑了:“南京这些地标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每年都要来玩好几次。创意盖章打卡的形式可以珍藏这些城市记忆,新颖巧妙!”

“徐州队VS南京队”焦点之战的第二现场——“一起看球8”活动在徐州淮海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跟着‘苏超’去读城”徐州站活动借助明信片、卡通形象和城市主题文创,让徐州汉文化底蕴与现代体育热情交织相融。现场,孩子们牵着家长的手,兴奋地参与印章打卡。“我喜欢南京队的章,但徐州的印章‘小人’更酷!”11岁的张雅涵一边说,一边认真地把各个城市球队的卡通印章一一盖在明信片上。她的母亲李女士笑着说:“孩子本来只是来看球,没想到被这些可爱的文创吸引住了,一边盖章一边问每个城市的故事!”

刚从南京毕业回徐工作的吴女士在摊位前流连许久,“我在南京上的大学,看到南京队的印章特别亲切。徐州是我的根,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通过这种方式感受城市文化,特别温暖,也很有归属感。”

“跟着‘苏超’去读城”活动旨在通过体育赛事的热度,带动市民尤其是年轻一代关注本省文旅资源。“春江潮水连海平——下一句是‘海上明月共潮生’!”在“斗诗”互动区,7岁的南京女孩萱萱高声接出下句,赢得一片掌声。家长王女士笑着说:“孩子不久前刚背过《春江花月夜》,今天现场‘实战’就用上了。”古诗卡片选取富有江南特色的名句,不少家庭组团挑战,家长们表示,这种“体育+文旅+轻文创”的模式新颖、互动性强,既增强了城市归属感,也激发了探索城市文化的兴趣。

围绕每座城市的建筑、地名、老字号,交汇点新闻“自在驾游”小程序最新上线了江苏“读城”板块,不仅列举了一系列推荐打卡地,并且标注了距离、路线和详细介绍。现场不少市民扫码体验,一键获取文旅资讯。安徽游客陈琳被氛围感染,扫码下载App后惊喜发现“南京文化路线”推荐:“沉浸式导览,很实用很贴心。”作为外省观众,陈琳比较“中立”,既享受紧张的比赛氛围,又保持着悠闲的游客心态。今天看完比赛后,她还将在南京度过闲暇周日,决定循着小程序精心设计的文化路线,细细品味这些地标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

看球热血沸腾,读城余味悠长。据悉,“读城”活动还将继续伴随“苏超”接下来的赛程走进更多城市,让体育精神与文化传承碰撞出别样火花。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岳旭 吴雨阳

责编:王慧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