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江苏/教育 > 正文
青春践初心!南铁院建筑与数智创意学院“三融合”深化实践育人赋能青年成长

今年暑假期间,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数智创意学院以“三下乡”社会实践为载体,组建11支实践团队奔赴省内多地,围绕红色传承、非遗保护、生态环保、社区服务四大领域开展40余场活动,直接服务群众超2000人次,通过校地联动协同育人,让青年学子在服务奉献中锤炼本领、实现价值。

实践团成员为小学生普及长江生态保护知识

在红色传承一线,“红心桥·童成长”宣讲队走进社区,用红色故事宣讲、互动游戏点亮童心;“童言童语传党音”宣讲团以儿童剧演绎党史故事,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信仰的力量。赓续中华文脉的实践中,“拾萃金陵非遗”实践团深入走访南京麦秆画、绒花、棕编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用镜头记录匠人初心与技艺魅力,制作系列短视频拓宽传播渠道。在社区服务一线,“银龄红课堂”实践队聚焦数字助老,手把手教老人用智能手机,搭起跨越“数字鸿沟”的青春桥梁;“射御春秋·武韵传新”实践团带领青少年体验礼射、投壶等古代“六艺”,在沉浸式互动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生态环保领域,“e心护江豚”实践队的队员们化身“环保小老师”,为中小学生带来了一堂堂别开生面的长江生态保护课;“绿芽小卫士”通过在社区集中宣讲、入户指导推广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居民养成绿色生活习惯,推动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实践团成员在南京市非遗民间布艺传承人高瑞雷带领下体验非遗
实践团成员在社区组织小学生开展互动游戏
实践团成员帮助老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背后,是学院对“三融合”实践育人模式的探索。专业与实践融合推动学以致用,数字媒体专业、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学生用短视频记录非遗,用环境设计理念服务社区空间美化,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在传统文化体验与传播项目中得到锤炼。校内外教师融合提升育人实效,学院组建由专业教师、辅导员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等组成的实践指导团队,从活动策划到成果转化全程跟踪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对接社会所需,将红色教育、传统文化、生态理念融入实践各环节,引导学生在服务群众中厚植家国情怀。线上与线下融合打破时空限制,“e心护江豚”线上线下联动扩大影响力,带动中小学生树立环保理念;“拾萃金陵非遗”线下走访、线上传播让非遗故事突破地域边界,构建起“永不落幕”的实践大课堂。“三融合”机制的创新构建,为实践育人注入强劲动力,使学生在多元实践中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实践团成员举办环保知识小课堂
实践团成员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司秀艳带领下学习麦秆画技艺

“社会服务不只是‘付出’,更是共同成长”“最动人的传承藏在童真表达里”,学生们在实践日志中写下的感悟,道出了这场青春实践的深层意义。建筑与数智创意学院将持续深化“三融合”实践育人范式,以更鲜活的载体、更务实的举措,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李春辉 傅霄霄)

责编:李艳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