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817人!9月6日晚,“苏超”第11轮南京队对阵徐州队,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单场上座率再创新高。而在6万名观众身后默默守护的还有这样一支队伍——红十字救护志愿者。

“本来只想看看有没有喷雾能止疼,没想到围上来这么多志愿者帮我,让人又感动又不好意思。”比赛中场休息阶段,南京市民潘女士在赛场通道外的医疗点冰敷脚踝,几位医疗人员和南京红十字救护志愿者围在她身边。原来比赛开场前,南京突降大雨地面湿滑,潘女士在赶来看比赛的路上摔了一跤,“想忍忍的,没想到越来越肿,过来请他们帮忙喷药”。
“今天路面湿滑,有几位观众出现扭伤、擦伤等情况,我们都及时做了相应处置。”南京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先锋队队长刘雨辰说,本次比赛南京市红十字会一共派出33名志愿者,分布在26个救护点位,配合医护人员为观众提供帮助。

这已经不是刘雨辰第一次保障“苏超”赛事,作为队长,当比赛开始后,他就背着急救包和通信设备,一遍一遍地在赛场外通道各个医疗点之间巡逻,“一晚上下来至少2万多步吧”。记者跟在他身后,看到他偶尔在经过观众入场口时匆匆扭头一瞥绿茵场,但更多时候,他就沉默地走着,仔细听着对讲机里可能传来的呼叫。“我们的主要职责是做好救护服务,成为医护人员的‘眼睛’和‘耳朵’,但对我们而言,没人需要救助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工作看似简单,但想成为一名志愿者并不容易,他们每个人都“身怀绝技”。志愿者多数为红十字救护师资,具有过硬的应急救护技能。红十字志愿者、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闫浩霖才19岁,但已经是一位“资深”志愿者了。他告诉记者,早在去年上大学之初,他就通过学校接受了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此后便一头扎进救护志愿服务中,几乎将全部休息时间用来学习提升应急救护技能。令人遗憾的是,他之所以迫切想要掌握急救技能,是因为叔叔家年仅两岁的孩子因溺水离世,“我总想着如果当时有人能掌握急救技能,或许孩子的命运就会被改写”。

不仅在南京,江苏全省红十字会系统都在用实际行动为赛事筑起安全屏障。此前,省红十字会与省卫健委、省体育局联合印发通知,就进一步做好红十字志愿者参与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救护服务工作进行部署,推动红十字力量深度融入赛事保障体系。各地红十字会纷纷行动,赛前专业培训,赋能志愿者救护技能,提升赛事救护保障能力;赛中及时发现处置伤情、暖心服务观众,提升即时处置的速度;赛后协助赛事安保,确保观众安全有序离场。不仅如此,赛事的“第二现场”也活跃着红十字志愿者的身影,他们与“第二现场”的观众高频互动,普及应急救护知识,通过学习体验让现场观赛群众也能成为“观赛急救侠”,积极发挥红十字会在群众性应急救护中的独特作用。

8月2日晚,淮安市红十字会32名救护队员保障赛事安全;
8月3日晚,宿迁市红十字会现场发放3500余份红十字应急救护“加油包”;盐城市红十字会40名救护骨干抵达“岗位”;
8月16日晚,宜兴市红十字会带着20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驻守赛场;常州市红十字会3辆红十字应急救护服务车“安全感”满满;
8月17日晚,南通市红十字会在比赛现场、“第二现场”保障球迷安全;扬州市红十字会救护服务网络遍布赛场每个角落;
8月30日晚,泰州市和海陵区的60名红十字救护志愿者以秒为单位响应观众需求;
8月31日晚,镇江市红十字志愿者扛起供水点服务及观众应急救护的重任;
…………
近千人次红十字志愿者投入赛事保障,成为绿茵场上一抹动人的“志愿红”。“开展救护培训和救护服务是红十字会的职责。”南京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部长程万里说,红十字救护志愿者有能力、有意愿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将院前急救工作再向前延伸。“9月第二个星期六也是世界急救日,在此也呼吁更多人学习掌握急救知识,一起加入红十字志愿服务,共同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群众身边都能有一双及时伸出的‘援手’,让救在身边成为可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蒋明睿/文
许丰乔/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