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八月,草木葱茏。
江苏徐州铜山城南的一个小区里,工人们忙着修补房屋裂缝、粉刷墙面,业主们商量着装修,热闹又祥和。
谁能想到,4个月前这里还像一座随时会爆炸的“火药桶”。
2022年,某建筑公司承建该小区4栋住宅楼,2023年底建成后,开发商某置业公司一直拖欠工程款。今年4月,某建筑公司一纸诉状递到法院,申请冻结某置业公司3100万元资金。
与此同时,房屋质量问题曝光。
“刚收房就到处爆灰裂缝,像长了‘牛皮癣’!某置业公司许诺维修,却迟迟不见行动。”
“掏空家底却买来这种房,觉都睡不好!”
多名业主拿着墙面开裂的照片,涌向铜山区综治中心。
一时间,投诉像雪片般飞来。铜山区综治中心统计,半年内相关投诉超100起,4栋楼中有159户出现叠合楼板爆灰开裂,有的业主装修到一半只能停工,有的装好了却不敢入住。
不满情绪持续发酵,纠纷化解迫在眉睫。

综治中心分析研判室里灯火通明,法院、住建、信访等部门坐在一起,翻材料、想办法。
“法院同志有没有好方案?”
面对僵局,综治中心王书记把目光投向了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刘振亚。
“拖欠的3100万元工程款,可以引导保全置换,暂时解封置业公司账户,或许能解维修燃眉之急。”刘振亚说道。
会商随即达成共识:法院解封促和解,住建协调维修,信访稳控疏导。
可方案刚推进,就碰上“钉子”——某建筑公司坚持一次性结清工程款,反对解封;业主限期一个月修好,否则继续维权;只有某置业公司态度松动:只要账户能解封,方法好商量。
刘振亚把各方请进综治中心里的人民法院案例库查询室,结合入库案例释法说理。
“你们看,之前也有企业账户被冻、经营受影响,后来通过担保置换,被保全企业的资金盘活了,问题也解决了。”
“所谓担保置换,就是由某置业公司提供其他财产为债务进行担保,法院解封其账户及款项,部分用于维修、部分支付欠款。”
某建筑公司相关负责人老张一听不乐意了:“这3100万元勉强够还我们工程款的,还要拿出钱来修房,我们企业怎么办?”
“先渡过难关,剩余欠款他们正常经营后可分期偿还,一年内还清。”刘振亚转头又问某置业公司相关负责人,“老李,你们这边能接受吧?”
局面终于松动。老张舒展眉头,老李也点头同意。
最终,某置业公司提供名下21套单独房产作为反担保,置换冻结的3100万元:1000万元用于维修,1800万元支付部分工程款,300万元维持企业运转,剩余1300万元欠款分期偿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刘振亚笑着向记者介绍,“2024年,我们在综治中心设置了人民法院案例库查询室,用典型案例加强释法说理,今年已成功化解40多起疑难纠纷。”(据江苏高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