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江东时评|“人大刚子”起号,掌声从何而来?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的小红书账号@人大刚子火了。从“拜见各位最可爱的同学们”的开场白,到对自己照片“这张很丑”的率性点评,再到对班车时间、食堂水果的秒速回应,短短几日,粉丝迅速攀升。领导起号,赢得屏幕内外掌声一片,这掌声,究竟从何而来?

掌声里,有对距离消融的惊喜。长久以来,高校领导的形象多定格在主席台的发言、文件里的署名。而“人大刚子”的出现,像一声清脆的叩门,敲开了心门内外的隔阂。学生们发现,在开学典礼上致辞的大领导,会在自己熟悉的社交平台“潜水”,会用年轻人的风格对话,会把“照顾好自己的学生”挂在嘴边。“人大刚子”让人们看到,大学里不仅有大师、大楼,还有贴心的“大家长”。

“人大刚子”的“出圈”,为所有高校老师上了一堂传播学的“公开课”。今天的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不仅要会说“学术话语”,还得擅长“网言网语”。“网言网语”来自对大学生网络习惯的深入观察,来自对他们丰富细腻的精神世界的尊重理解。放下身段去倾听、去沟通,自然能赢得掌声。

但真正的课题还在后面。“网感”虽可贵,绝非万能良药。掌声响起之后,路该怎么走?师生诉求千头万绪,可高校治理也需遵循规律。水果供应、班车时刻等需求,可立行立改;博士待遇、基建规划等愿望,则需通盘考虑、有序推进。若网上热情回应之后,实际改变却迟迟未落地,学生们最初的惊喜难免变成失望。

说到底,互联网是个放大镜。它能把“接地气”的姿态放大成掌声,也能把“半截子工程”放大成失望。赢得持久信任的关键,是尽可能将线上的“收到”,转化为线下的“做到”;把网络空间的“键对键”,延伸为现实世界的“心贴心”。打捞起“许愿区”的愿望,让它成为目标,这,就是对掌声最好的回应。

起号容易,守号难。领导干部开设社交媒体账号,靠的不是个人魅力,目标也不是为了当“网红”。张东刚让部处长“亮明身份、立马下场”,正是看清了这一点——账号的热度,不能只靠一人之力,需要一群人接力;互动的效果,不能只凭一时之热,需要一套机制托底。领导起号,最大的考验在“起号之后”,最热烈的掌声也来自“后半篇文章”。

起号,是领导干部走网上群众路线的有益尝试。期待这些账号能永葆真诚,让人们看到沟通的诚意、看到解决问题的努力,看到一所大学究竟“大”在哪里。

责编:胡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