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法治/行业动态 > 正文
溧水晶桥镇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介绍之一 曹庄村:党建领航激活“硒”望 农文旅融合绘就共富新图景

仲秋时节,走进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芝山村曹庄自然村,白墙黑瓦的房屋错落有致,宽阔的柏油路干净整洁,500亩富硒果树硕果盈枝,5000亩有机稻浪翻滚,民宿拔地而起,河塘碧波荡漾……游客们徜徉在美丽的田园风光中,流连忘返。

近年来,晶桥镇芝山村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构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三级联动体系,通过土地流转、资源盘活、股份合作“三驾马车”,形成“支部领航、产业筑基、群众共富”的发展新格局。依托特色农业、红色文化、生态景观等资源,打造品牌、升级产业、融合业态,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使昔日闭塞村蝶变乡村振兴“样板村”。

党支部领办综合社,村民变股民

曹庄村位于溧水区东南角,曾是交通落后、环境恶劣的偏远村落。“以前村门口是一座臭水塘,村里脏乱差,农田大面积抛荒,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六旬老人经荣生感慨道。转变始于2018年,在外创业的芝山村企业家李其军响应乡亲期盼,回村担任党总支书记,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cf28c83f75587cc4158d562273869b1

李其军上任后,首先整治村庄环境,提升村容村貌,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与参与热情。2019年2月,芝山村综合社成立,全体村民成为社员,通过收购、租赁、入股等方式,盘活曹庄村及周边荒山、水塘、民房等闲置资源,流转土地5000多亩,实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规模化经营。以曹庄村为核心,建设发展以富硒生态健康农产品为基础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多功能富硒生态产业园,村民成为“股东”,享有土地租金、年底分红和务工收入。

fb1042b8363aba02ec3a85081db742d

综合社不仅解决了荒地问题,还吸纳了大量村民就近务工。经荣生夫妇将8亩农田租赁给综合社,年租金每亩700元,务工年收入达八、九万元,收入大幅提升。目前,村里中老年人大多在综合社务工,人均年收入四、五万元。

做足“硒”文章,荒山变“金山”

曹庄村的蝶变,不仅得益于党建引领的机制创新,更离不开对特色资源的精准挖掘。芝山村芳山小流域生态体系完整,土壤天然富硒,这一独特优势被牢牢抓住。村里紧扣“硒”资源,大力发展富硒水稻、蔬菜、水果和特色养殖,并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引入科技与良种,建设“曹庄富硒生态产业园”等标准化基地,强化品牌培育。

李其军+13905146696+金色乡村 丰收图景+2024年10月拍摄于溧水区晶桥镇曹庄村

目前,综合社种植绿色富硒水稻3000余亩、果园500多亩、茶园200亩、蔬菜60余亩、林下黄花菜200多亩;养殖水面200多亩,饲养蜜蜂140箱、家畜60余头、家禽数千只。推出富硒大米、菜籽油、茶叶、米酒等30多种农产品,注册“田园芝山”“石燕公社”“芝山晶韵”等7个商标。2024年,富硒大米售价达16元/公斤,单项年增收158万元。

18045e37ad0748719d25e6c769f6fbe

以曹庄富硒生态园为核心,芝山村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旅游建设,建成酒窖、瓷窑、油坊、豆腐坊、蜂场、渔场、特色餐厅、民宿、林下木屋、茶亭、垂钓中心、美食大堤、房车营地、芝味灶台等设施,全面投入运营。

cb5e7043adaf33248dc173075c1a09f

芝山村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建成铜山战斗纪念广场、抗大九分校历史陈列馆等景区,开发红色课程,年吸引大量团体和游客来访,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密码”。创新建设全省首家“零碳共享田园”,“稻田认养”,促进城乡融合,培育乡村新增长点。2024年,全村餐饮收入超580万元,接待团队285批、游客15万人次。曹庄富硒生态园举办螺蛳游园会、嗨啤芝夜、辛米芝味、年货大集等活动,单场人次破万,持续放大“五彩晶桥、田园芝山”品牌效应。

农文旅深度融合,绘就新画卷

党建领航、产业筑基、群众共富的发展新格局,让芝山村实现了全方位的跨越。2024年,曹庄富硒生态园成为集农事体验、会展研学等为一体的综合园区,综合社销售收入1100万元,旅游收入500万元;村集体收入达1260万元,较2018年增长近10倍;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3.9万元,较2018年翻番,综合社累计支付村民务工及分红310万元,帮扶困难群体超30万元。

田园如画+朱红生+13327730110

如今的芝山村,先后获评江苏省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江苏省“共同富裕百村实践”十佳案例、2024年全国最美村镇和美共富成就奖等荣誉。发展环境优化吸引40多位青年返乡创业,南京农业大学硕士龙国刚成为种植带头人。“交邮快供+”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提升治理效能。

ebb314f5a8b5c943faca6494a7a7cae

展望未来,芝山村将加强运营团队与人才建设,传承红色精神,讲好乡村故事,擦亮产业品牌,用活城乡资源,拓展“零碳共享田园”效应,试点“共享茶园”“共享果园”等新产品,推动农文旅与城乡融合再上新台阶,努力打造乡村振兴新典范!

记者手记:芝山村的实践深刻证明:党建强,则乡村兴;生态优,则产业旺;村民富,则根基稳。这个昔日的闭塞村,正以乡村振兴“样板村”的姿态,绘就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画卷。(张福敏)

责编:刘丹平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