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则是激活创新动能的关键路径。浦口经济开发区围绕“165”机制,以“研产贯通”为抓手,通过龙头企业引领、校地企协同、空间格局优化等方式,加速构建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创新生态,让“象牙塔”里的科研成果与“生产线”上的产业需求双向奔赴。

“研产贯通”离不开创新生态的强力支撑。近日,由芯德科技牵头组建的“南京市集成电路2.5D先进封测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创新联合体”,成功入选2025年南京市创新联合体拟备案名单。该联合体整合芯爱科技、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等产业链核心力量,通过共享研发平台、联合工艺验证、产业链协同攻关,聚焦2.5D封装技术瓶颈,为集成电路产业升级注入关键动能。截至目前,开发区市级备案创新联合体已达3家,成为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的“攻坚联盟”。

从关键技术“单点攻坚”,到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再到“政企学研”协同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开发区通过多维度布局,持续夯实“研产贯通”根基。
去年3月,开发区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签约共建“浦口开发区创新港”,一年时间已吸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6个学院入驻。今年5月,又一批企业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签署产学研协议,开启校地企合作共赢新篇。项目、平台、人才等创新要素不断向园区汇聚,创新、产业、资本在这里形成良性循环。
近年来,开发区已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深度合作,清研华科新能源研究院、南大原子团簇等7家新型研发机构相继落户,一批突破性创新成果成功实现产业转化,让科研“纸面上的理论”变成“生产线上的产品”。

在夯实创新根基的同时,开发区同步优化空间布局,为“研产贯通”拓展发展空间。一方面,以现有存量用地保障百亿级龙头企业制造项目落地;另一方面,利用剩余小地块布局材料及设备配套企业,构建“核心引领、环状配套”的空间格局,有效提升“产”的容量,为产业升级和集聚发展筑牢载体支撑。
立足产业科技重点领域,瞄准产业创新前沿方向,开发区正持续推动创新与市场贯通、技术与产业融合,依托产业链上下游,开展联合攻关、研产深度融合、场景应用开放、生产要素共享,将“研产贯通”行动推向纵深,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铸就强劲创新引擎。
通讯员:郑仁江、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