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的长江曾是天堑,放缓了城市向南往北的脚步。如今,一条纽带连接两岸,把碧波化作通途。
9月9日,常泰长江大桥正式通车,宛如一条“钢铁巨龙”屹立江面、横跨两岸,将泰州与常州两市紧密相连。6年时间,一座桥的新生,一条路的畅联,跨越的是时空界限,连接的是发展理念,通达的是共同未来。

“连麦”:让“双城生活”照进现实
泰州与常州,一衣带水是地理的馈赠,却也成了岁月里往来的阻隔。两地平均距离仅约3公里,但若不乘轮渡,只能绕行泰州大桥或江阴大桥。作为造福泰州、常州两地群众的民心工程,常泰长江大桥的建设进度一直倍受关注。
“在江边排队,离家很近又到不了家的心情很糟糕!如果有座桥,该有多好!”“大桥通车后,能早点回家陪陪孩子,周末还能到泰州吃早茶、逛一逛凤城河老街。”这些朴素的语言,说出了两地百姓的深切渴望。时空距离的压缩,正让“双城生活”从概念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从无到有,从规划到落地,再到开工建设,攻克一个个技术难点,书写多项“世界首创”“世界之最”……大桥“飞虹”越江,值得铭记、令人自豪。

“牵手”:让“双向奔赴”相互赋能
大桥飞架,跨江“牵手”。常泰长江大桥构建了快速直达的城际交通,不仅让两岸群众享受便利,对两地的产业发展也起到催化剂作用。这种“双向奔赴”,正加速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的跨江流动。
作为连接沪宁产业创新带与扬子江城市群的关键枢纽,大桥的贯通,为泰州、常州乃至苏中、苏南更广阔区域的深度协作创造了新机遇——常州、无锡等地的创新资源、先进管理经验、高端产业配套,将更顺畅地“北上”泰州;泰州雄厚的制造业基础、独特的生物医药与高性能船舶产业优势、广阔的发展腹地,也将更便捷地“南下”对接。
正如常超模具将核心锻造加工留在常州,而将热处理等环节布局泰兴——南北联动,各展所长。常州某大型机械制造、锻造企业看好大桥机遇,加码布局泰兴,大桥建成后运输成本能降20%至30%。
“相拥”:让“跨江融合”迈步新程
作为泰州“跨江融合”战略的关键工程,常泰长江大桥不仅是连接南北的交通枢纽,更是泰州从“隔江相望”到“跨江融合”的生动缩影。
物理通道的贯通,是第一步。发展能级的跃升,两地还在探索更深层次的跨江融合机制。今年2月,常州高新区和泰兴市两地召开常泰跨江融合座谈会,多部门及两个桥头板块围绕“十五五”期间强化规划顶层设计,进行深入交流座谈,实现规划同图、政策同频,让常泰跨江融合发展这一优势变量,成为推动两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增量。
当“天堑”真正化为“通途”,当泰州从苏中的地理中心蝶变为长三角乃至长江经济带上活力四射的要素“交换枢纽”,一桥飞架,眺望大江两岸,终将成为城市兴盛的参与者、见证者。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赵晓勇 陆秀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