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旅/头条推荐 > 正文
大马路:带你重温老南京记忆

“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大马路作为时代的见证者,是近代金陵的开埠之地。1899年金陵关正式开埠后,毗邻商埠码头的大马路逐渐成为南京最繁华的商区之一,中国近代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开埠通商活动都发生在这里。

随着地铁5号线全线开通,不少市民热衷于坐地铁打卡大马路,探寻老南京记忆中的“怀旧风”。

大马路一角。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沐剑平 摄

曾经是以洋货贸易为特色的商业中心

大马路位于鼓楼区下关滨江地带,南起建宁路,北至龙江路,全长616米,宽11米。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金陵关正式开埠后,英、美、日、德等国商人在此设立洋行码头,逐步发展成为长江航运枢纽。

南京下关历史陈列馆的资料显示,始建于1905年的下关火车站,是南京最早的火车站,后改名为“南京西站”。它是沪宁铁路终点站,作为当时南京和中国的重要门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作为今天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先驱的“宁省铁路”,即后来的“京市铁路”,同样起于下关江边,当时的南京市民亲切地称之为“小火车”。鼓楼区下关街道史料工作人员介绍,这条铁路从下关江边跨惠民河,由金川门进入南京城,最终抵达今白下路东段,沿途设有江口站、下关站、三牌楼站等多个车站。在近代规模最大的一场展会“南洋劝业会”期间,各地参展的商人、游客都是通过这条铁路往返。

1918年江苏邮务管理局大楼动工,民国十年(1921)建成,20世纪30年代进入鼎盛期,聚集交通银行浦口分行、招商旅馆等设施,形成以洋货贸易为特色的商业中心,时称“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

大马路在曾经下关区的商业中心地带,东连下关火车站,西临长江,北到江边,南接商埠街。当时沿大马路一带设店经商,可谓巨贾云集,商铺林立,南京城繁华街市分为城内与下关两部分,下关以鲜鱼巷、龙江路、惠民桥、大马路、二马路等处最为热闹。20世纪30年代,大马路已成为南京城北地区最繁华的街市,堪比现在的新街口,鞋帽洋货店一有新货,南京城的太太、小姐们就会闻风而动。货好、款式新,深受人们的追捧。

多栋文保建筑见证岁月沧桑

今年66岁的汪琳自从19岁考入大马路附近的学校后,分配在盐仓桥的一家央企工作至退休,在大马路附近学习、工作、生活了近50年,对大马路有着别样的感情。

他说:“大马路上的一栋栋老建筑,犹如一把把钥匙,开启了连通古今的大门,行走在路上,有一种穿越之感。”

南京下关历史陈列馆的馆藏资料写明,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旧址,整体建筑依然气势非凡,建筑平面呈“凸”字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高三层,地下室一层,中间有六根巨大的爱奥尼亚巨柱直达二楼。其主楼基座为花岗岩,墙壁为水刷石面。如今,这里成了一家单位的办公场所。

1918年,江苏邮务管理局大楼在下关大马路(今大马路62号)动工兴建,整体建筑兼具异域风情和古典风韵。大楼外观呈灰白色,建筑物的柱侧、檐口、腰线及门楣等处塑有水刷石浮雕,图案精美,绿色圆顶城堡式塔楼令人印象深刻。

临江而建,红柱绿梁,灰墙拱门……曾经的老下关码头候船厅几经修葺,已焕然一新,成为展示老下关历史和新滨江风貌的陈列馆,诉说着大江关钥,憧憬着美好未来。

曾经的老下关码头候船厅几经修葺,已焕然一新,成为展示老下关历史和新滨江风貌的陈列馆。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沐剑平

望着大马路上这一排文保建筑,汪琳深有感触。他说:“我是安徽石台县人,以前携妻带子回老家探亲,因交通不便,只能乘坐轮船回去,需要花费20多个小时,夜间在轮船上睡觉。”

那个年代的大马路不仅能坐船,附近还有火车南京西站和长途汽车站。

汪琳回忆起年轻时的往事称,当时大家还是年轻人,当拖轮停靠江边码头后,有些人就上岸到大马路附近找地方聚餐,或者乘车去城区谈对象。来自五湖四海的同事,一到过年,分别乘坐汽车、火车和轮船回老家探亲。

市民游客打卡体验“怀旧风”

随着地铁5号线的全线开通,下关大马路再次以其独特的地理形势和深厚的历史底蕴,闯入人们的视线。不少市民和游客专门来此打卡,“怀旧风”直接拉满。

汪琳说,历经百年蝶变的下关大马路,是历史的见证。每当人们漫步在这条充满历史韵味的街道上,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繁华与喧嚣。

2013年,原下关区与鼓楼区合并,组建新的鼓楼区;2017年,“阅江楼街道”更名为“下关街道”,延续“下关”厚重的历史文脉。

下关街道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写到,步行其间,旧日的踪影处处可见:南京招商局办公楼旧址,仍闪耀着杨廷宝先生的设计智慧;江苏邮政管理局旧址的塔楼,定格着大马路的荣光时刻;下关粮食仓库附近斑驳的铁轨,依稀记录了宁省铁路小火车的轰鸣……

南来北往的下关,无数名人在此驻足,留下深深的印迹。张恨水在长篇小说《满江红》中,写到主人公赶到下关江口车站预备表白的情节,小说后被改编为电视剧《红粉世家》。

周作人则在文中写道:“(惠民)桥的这边有一道横街,道路很狭,有各种街铺,最后至江天阁,可以吃茶远眺,顾名思义当是可以望见长江。”他还提到,鲁迅在南京的时候,常常花两三角钱到下关买一瓶摩尔登糖来吃。而鲁迅自己在日记中,也记述了他多次在下关略作停留的情况。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