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旅/文明实践 > 正文
南京高淳固城街道:省级乡村工匠名师田启福的“茶叶人生”

在高淳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一批扎根乡村的工匠名师正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近日,高淳区固城街道花山村田家春家庭农场主田启福荣获“省级乡村工匠名师”称号,成为食品制作类制茶领域的杰出代表。从水泥厂工人到省级工匠名师,二十多年来,他深耕茶田、坚守匠心,用一片茶叶书写出精彩的创业人生。

秋日的固城街道花山村,茶山连绵,绿意盎然。在田家春家庭农场的茶园里,新晋省级乡村工匠名师田启福正仔细查看茶叶长势,指导工人开展秋季拔草管理。如今对制茶工艺已是行家里手的他,在二十多年前,还曾是镇水泥厂的一名普通工人。1999年,因企业改制,田启福离开工作十余年的岗位,面临人生转折。但他没有消沉,于2000年毅然承包了村内20多亩老茶园,开启了与茶为伴的全新创业历程。“当时缺乏经验,老茶树品质退化,产量不高,管理也比较粗放。”田启福回忆道。面对诸多困难,他选择主动学习,辗转江苏省农科院、中国茶叶研究所、厦门大学等地,积极参加各类茶园种植与加工培训。

边学边干,他大胆淘汰老品种,引进“苏茶120”“苏茶108”“龙井长叶”等无性系茶树良种,一步步改善茶园品质。近年来,田启福又投入50多万元引进喷滴灌设施,实现水肥一体化智能管理。在不断提升种植技术的同时,他始终坚守手工制茶技艺。摊晾、杀青、揉捻、成型、干燥——每一道工序他都精益求精,细致拿捏火候与手法。“鲜叶采回来一定要摊晾三到四小时以上”“高温杀青要多抛少闷”“揉捻分冷揉与热揉”……谈起制茶,他毫不保留地道出技艺精髓。凭借这份执着,他所创制的“淳田春月”茶叶屡获荣誉,今年上半年送评的碧螺春更获评“江苏省茶叶品质评价五星茶样”。

致富不忘乡邻。田启福积极申报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无偿将制茶技艺传授给周边村民。他还探索夏秋茶综合利用,开发红茶产品,帮助农户拓宽增收渠道。“今年我帮一些农户加工了红茶,为他们增加了收入。”田启福说。如今,他的茶叶基地已扩展至近100亩,年销售额约150万元,带动200多户村民参与茶叶产业,有效促进本地农户增收。村民李爱金表示:“我在这里做了20年,每年收入有四、五万元。田总人好,一直带着我们干。”

从下岗工人到“江苏省制茶大师”“南京市五一创新能手”“南京市技术能手”“高淳乡土专家”省级乡村工匠名师,田启福用二十多年的坚守与创新,不仅让自己的人生焕发光彩,也为一方茶产业发展注入活力。一片茶叶,一份匠心。他的故事印证了:只要心怀梦想、坚持创新,就能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绽放光芒。如今,越来越多像田启福这样的乡土人才,正扎根高淳热土,书写出一个个精彩的创业故事,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新动能。

通讯员:吴芳芳、孔令谦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