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江苏/教育 > 正文
新学期,见字如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基国林:志存高远砺匠心 德技双馨启新篇

编者按:笔墨传情,见字如面。在这充满希望的新学期,学校的书记、校长们用书信开启“开学第一课”,用文字传递教育的温度、思想的光芒。愿这一纸书信,成为莘莘学子前行路上的星光与力量,陪伴同学们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写下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基国林

亲爱的同学们:

鲲鹏击浪从兹始,青春扬帆正当时!在这叠翠流金、丹桂盈怀的金秋时节,我们满怀喜悦迎来了朝气蓬勃的5100余名新同学,此刻的校园,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与无限的活力。

六十七载薪火相传,初心如磐。一代一代“常州工程人”唯实惟先、砥砺前行,涌现了一支支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取得了一项项高层次标志性成果,实现了办学水平的一次次跨越式提升。学校成为首批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国家优质高职院校、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生动书写了职业教育从“大有可为”到“大有作为”的奋进篇章!特别是近五年,学校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指数双双进入全国高职院校前100,获评全国高校示范“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理育人举措作为全省唯一高职院校入选教育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典型案例,连续13年获评全省学生资助绩效考核“优秀”等级,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支。今日之工程学院,正以昂扬之姿挺立于职教改革前列,而你们的加入,必将为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注入更加强劲的青春动能!为了给大家创造更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今年暑期,我们集中力量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校园基础设施升级,学生食堂焕然一新,田径场、篮球场改造出新,实验实训室提档升级,未来学校也有决心、有能力,持续优化校园环境、改善教学条件,为同学们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生活体验。

同学们,你们是学校六十七载辉煌成就的见证者,更将是未来常州工程再谱华章的创造者。校园里,“励志·践行”的校训石,醒目庄重,时刻激励着每一位“工程人”励精图治、勇担使命。作为新“工程人”,我欣喜地了解到,你们当中不乏崭露头角的技能“小工匠”、酷爱拼搏的运动“小达人”——有24位同学已斩获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及省级体育竞赛前三名的佳绩;更令人敬佩的是,你们当中还有献身国防、戍守边疆的军旅战士!大家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努力奔跑,追寻更好的自己。这份朝气与锐气,正是工程学院未来蓬勃发展的希望所在!

同学们,你们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当前,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正阔步前行,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时代呼唤更多具备精湛技艺、创新思维和工匠精神的“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作为校长,我经常在思考:在你们大学旅程的起点,我该讲些什么,才能帮助大家扬帆启航、奋勇前行?今年六月,在欢送毕业生的典礼上,我曾寄语你们的师兄师姐:以理想明心志,以技艺强筋骨,以担当砺行止,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今天,站在你们人生新篇章开启的历史时刻,我同样满怀期待:希望同学们开好头、起好步、立长志、师长技!在此,我想对同学们提三点希望。

一心系国,坚定信念融入时代洪流

心系国家是成才之要、为人之道。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我国正处于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从“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关键时期,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67年来,常州工程学院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与时代进步偕行共进,培养了十余万名高素质技能人才,造就了多位“全国技术能手”“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工匠”,在各自的岗位上挥洒青春与热情。同学们作为国家发展的技能人才生力军,唯有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以“技能成才”之志报效“技能强国”之需,方能在青春的航程中行稳致远,在服务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宏伟蓝图中定位人生坐标、实现人生价值。

一以贯之,笃学勤思夯实发展根基

一以贯之是求知之始、为学之成。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知识加速更新,以ChatGPT、DeepSeek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快速迭代升级,对你们而言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同学们唯有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才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中紧跟时代步伐,才能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常州工程学院在67年的办学历史中积淀了“志存高远、学做并用”的优良学风。今年6月毕业的师兄师姐中就有许多值得学习的榜样,他们持续学习、潜心奋斗,通过日复一日地刻苦训练,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互联网+”“挑战杯”等省部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中顽强拼搏,勇夺佳绩;他们在困境中锤炼品格、在竞争中奋勇争先,获得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国家奖学金等殊荣;他们还有的通过勤奋努力,成功实现转本深造、理想就业。榜样在前,希望你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沉下心来钻研知识,俯下身子苦练技能,打好人生发展的基石,铺就成长进步的阶梯。

一技在手,德技双馨成就精彩人生

一技在手是安身之本、立业之基。职业教育是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主阵地,每年培养超过1000万名毕业生;近年来,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70%以上的新增一线从业人员来自于职业院校。全国总工会最近4年评选出的4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有32位毕业于职业院校。2022年评选出的30位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有18位毕业于职业院校。“德技双馨”是新时代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更是学校“励志·践行”校训的生动体现。我们优秀的校友,已经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明确的答案——2010届毕业生崔恒祥荣膺“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13届毕业生王海浪获评“新时代青年先锋”“江苏工匠”和“江苏省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2017届毕业生杨红坤荣获“江苏省技术能手”“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希望你们以这些杰出校友为榜样,紧跟新时代的需求,锤炼高尚品德,苦练过硬本领,全面提升素养,方能不断成长、成才,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用一技之长点亮自己的精彩人生。

同学们!芳华待灼,砥砺深耕!学校将竭尽全力,为你们的成长成才搭建最广阔的舞台,提供最坚实的支撑。期待在不远的将来,你们都能以卓越的品格、扎实的知识、精湛的技艺,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在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学有所成、梦想成真!

责编:李艳玲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