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旅/生态环境 > 正文
从大泉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成功转化看——“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

我市六合区竹镇镇大泉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日前成功地以3年2372万元实现转化,这是我市首次成功把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真金白银”,也是全省首个全维度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成功转化案例。

“绿水青山”是如何变成“金山银山”的?具体如何计算?转化后将带来哪些变化?记者进行了深入了解。

好生态要治理也要“变现”

小流域是江河保护的第一公里、优先第一单元、最小的集水单元,一般面积不大,也就是三五十平方公里。小流域综合治理核心任务是水土保持,获得更好的生态。大泉小流域位于竹镇镇西南部,总体呈南北狭长形,区域内包含八里、大泉等5个行政村。流域内不仅有水,还涵盖了山、林、田、路、村等要素,加上基础设施、旅游设施等配套,与周边群众关系十分密切。一条经过综合治理的生态清洁小流域,能够从整体上实现治山保水护青山。

过去,大泉小流域每年每平方公里流失水土约600吨,属轻度水土流失。党的十八大以来,市水务局先后在当地实施水利风景区生态补偿项目、灌区建设工程等水治理工程项目,如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包括农田平整、机耕路及排水沟建设、河道整治与水塘清淤、新建小型滚水坝水闸等,累计相关水利投资达1.41亿元,加上六合区人民政府、竹镇镇人民政府其他专项资金投入,累计总投入3亿元左右。

大泉小流域由此迎来生态蝶变:当地粮食作物亩产提高10%—15%;当地大泉雨花茶获评全省唯一四星品牌;小流域核心区大泉水库水质达Ⅱ类水标准;当地水土流失减少20%……2024年,竹镇镇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84.18亿元,同比增长5.5%,提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这些都是水土保持做得好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过去我们一直埋头于治理,却没有想过如何把生态改变成效展现出来,以及如何把绿水青山变现。”市水务局农村水利处处长丁鸣鸣说。

三个维度算出好山好水“价值”

好生态看得见摸不着,怎么计算经济价值?

《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方法(试行)》明确,将流域内有形和无形资产分为“物质供给、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三个维度统计,“物质供给”即流域内从生态系统直接利用或转化利用获得的物质惠益;“调节服务”指水土保持工程促进提供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与生活条件的享受性非物质惠益,如水源涵养、气候调节、固碳增汇、洪水调蓄等;“文化服务”是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供更多更优质旅游康养服务、人居环境改善等惠益。“这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的算法既有相似又有不同,”江苏省水利工程科技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程浩介绍,如GEP也从“生态物质产品、生态调节服务、人居文化服务”等维度计算,但本办法水土特色更浓,如GEP中“洪水调蓄”为二级指标,其下不再细分;而本办法中“洪水调蓄”为一级指标,下分植被洪水调蓄等3个二级指标。

经过近5个月的调研,大泉小流域亮明“家底”:流域内物资供给价值计2633.20万元,调节服务计13590.07万元,文化服务计3100.00万元,累计1.93亿元。

“计算中我们特别突出由水土保持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增量’。”程浩举例,经计算2012年当地水源涵养量为139.78万立方米,到2024年已经提高至228.35万立方米,再乘以每立方米水源涵养量的单价,就得出12年来获得143.48万元的经济增量。以此类推,自2012年以来,当地生态产品价值累计增加9635.69万元。“这就是水土治理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程浩说。

“边转化边反哺”生态变现南京先行

有了价值参考,如何进行市场化交易?

第三方机构江苏中润房地产土地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以价值核算为依据,再结合本次交易的具体对象——小流域核心区域3.6平方公里内1700亩大泉水库、11幢民宿、300亩茶园及1个游客中心的经营权转让,报出3年2372万元交易参考价。“这好比房东有间市值百万元的门面房,我们要根据其房屋价值、所处区位、基础设施、未来经营转化额等多个维度,为房东估算出年租金10万元的参考价。”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其间要特别考虑的是生态赋能增量,比如一间民宿在市区可能以快捷酒店300多元/晚的价格计,在流域内则计为700元/晚。

2372万元经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挂牌,被南京大泉湖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竞得标的。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俞洋表示,他们已经制定一系列开发计划,包括好支书服务中心、红石榴茶园等红色主题之旅;桑林土鸡养殖场、精品菜园等稻田观光之旅等。“我们有信心,能更好盘活流域内沉睡的山水资源。”俞洋举例,大泉水库以前只作为鱼塘承包出去,他们接手后将开发水库生态研学等产业,提质增效。

“此次转化只交易了大泉小流域核心区域部分权属,后期还可交易其他资源,同时还能将核算作为贷款增信的重要依据,以绿色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竹镇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施烨明介绍。

“从建立生态产品清单,到价值评估、公开交易,再到收益分配,本次交易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转化流程。”丁鸣鸣说,更重要的是,这笔交易明确了至少400万元用于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生态治理—价值转化—反哺生态”良性循环。“如此‘绿水青山’才会源源不断化为‘金山银山’!”丁鸣鸣说。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