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我在农创等你来丨展磊:以科技赋能绿色农化,携手农创中心开启“助剂革命”

在南京国家农创中心的创新矩阵里,有这样一家企业:它扎根农用表面活性剂领域,用一支支“绿色助剂”为农药穿上“环保嫁衣”,让传统农业在科技赋能中实现“减量增效”的质变。它就是南京凯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家以水基化技术为笔,在农业绿色发展画卷上挥毫泼墨的企业。

走进凯元科技的研发实验室,整齐排列的试剂瓶里,流动着的不仅是透明的水基化助剂,更是这家企业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深刻思考。作为江苏凯元科技旗下专注水基化助剂研发的全资子公司,凯元自成立以来便锚定一个目标:用环保型表面活性剂替代传统农药助剂,让农业生产在“降本增效”与“绿色低碳”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传统农药助剂存在利用率低、残留污染等痛点,而水基化技术就是破局关键。”南京凯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展磊介绍,公司通过自主开发绿色环保的水基化单体,将其融入农药制剂配方筛选,成功研发出具有超强润湿渗透性能的表面活性剂。

(受访者 展磊)

这些“液体黄金”究竟有多神奇?一组数据给出答案:在同等增效成本下,可减少30%~50%的农药亩施用量,农药利用率从60%提升至90%以上,同时将施药漂移率降低60%,从根源上减少土壤污染和作物药害风险。

为实现技术落地和规模化应用,2024年,凯元科技正式落户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回溯入驻历程,展磊坦言:“我们考察过多个园区,但农创中心的‘农业科技创新定位’‘全链条服务生态’和‘产学研用融合氛围’深深地吸引了我们。”

企业入驻后,农创中心第一时间协助其搭建研发空间,提供乳化系统、残留检测仪器等关键设备配置,并在实验室建设、设备调试过程中提供全过程支持。“我们入驻时正处于扩研发、组团队的关键节点,园区的全程协同大幅缩短了我们落地时间。”展磊回忆。

与此同时,园区还为企业技术骨干解决了住宿问题,帮助其吸引并稳定研发人才;在政策服务方面,安排专人对接项目申报和资质认定,协助凯元顺利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多项认定申请。

2025年,农创中心正式启动智慧农业装备、绿色生物制剂等五大细分赛道建设,绿色生物制剂研发与制造作为其中重要一环,重点聚焦微生物菌剂、生物农药和新型农药助剂等方向,旨在推动农业投入品体系向绿色、高效、低残留方向转型升级。凯元所在的水基化助剂领域,正是赛道明确支持的主攻方向之一。

“赛道机制的建立,进一步强化了我们在这个方向上的信心。”展磊说。借助园区日益系统化的组织方式,凯元的产品得以在多场园区组织的展会和对接会上集中亮相,技术优势逐步被下游制剂企业、农资服务商所了解,部分产品已完成在江苏、江西、广西等地的示范应用,田间反馈良好。

目前,凯元年销量已突破8500吨,企业正冲刺万吨级产能,同时拓展东南亚、非洲等海外市场。在产品不断推广的同时,凯元也在与园区赛道团队探讨构建“实验室数据—田间验证—市场反馈”闭环机制的可行路径,力求为产品迭代和方案优化提供更清晰的数据基础。

展磊透露,目前企业还在关注农创中心正在推动的农药助剂标准体系、绿色农化试验验证平台等规划建设内容,并与赛道相关团队保持沟通,未来希望在标准适配、场景试点等方面争取参与机会。“我们重点关注的是产品本身的技术成熟度和市场适配度,也愿意在园区推动标准化建设、场景落地等方面寻找更多结合点。”

在农创中心整体推进绿色生物制剂赛道建设的背景下,像凯元这样的“节点型企业”正逐步成为产业生态中的关键变量,他们正以技术创新带动整个链条的敏感环节不断升级,推动原本“辅助性”的助剂行业从幕后走到台前。

“在农创中心,既有政策解读的‘及时雨’,也有项目申报的‘指南针’,更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行者’!”站在新的起点,凯元科技的蓝图更加清晰,“未来,我们将继续携手农创中心聚沙成洲,助力中国农化走向世界。”对此,展磊表现得信心十足。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黄晓娟 通讯员 戴春晓

责编:宁晨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