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今天,又一颗“江苏造”卫星升空!

交汇点讯 9月16日9时06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了解到,本次任务中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由位于江苏省南通市的商业航天公司银河航天承担研制。

“这颗卫星,藏着太多‘首次’与‘突破’!”随着发射任务的成功,银河航天卫星型号总师胡照难掩激动。作为全球首款实现创新构型与新型材料工程化落地的卫星,它的核心单机都刻着“自主研发”的印记,是新型举国体制下,中国卫星研制领域啃下“硬骨头”的生动见证。

更令人称道的是,银河航天为它打造了“云、边、端”卫星批产测试“利器”——柔性岛式脉动产线,既能适配传统箱体式卫星,又能兼容开敞式平板卫星;“智慧大脑”则化身“超级管家”,快速完成测试、比对数据、调度单机,让测试效率大幅提升。

走进银河航天卫星智慧工厂,更能感受到这份“中国速度”。整星生产线高速运转,配套的太阳翼、电缆等单机产线紧密衔接,流程被大幅精简,单机交付、现场排故“快马加鞭”。“我们正让卫星生产像造汽车一样,实现标准化、规模化!”胡照介绍,这样的批产能力,将是卫星互联网覆盖全球的关键支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依托规模化部署的卫星网络,沙漠、海洋、山区等传统网络盲区将被彻底覆盖,“在沙漠打游戏,在雪山发朋友圈,甚至在万米高空手机信号依然满格”,都能像在家中连Wi-Fi一样简单。

如今,中国太空基础设施建设正“加速跑”,“十四五”规划中“打造全球覆盖的空天基础设施体系”的蓝图,正被一步步绘就。作为中国商业航天领军企业,银河航天已成功将35颗自主研制的卫星送入轨道,从中国首批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到首颗柔性太阳翼平板可堆叠卫星,再到国际首个分布式多星编队SAR卫星,每一次发射都在刷新纪录。

展望“十五五”,手机直连卫星、太空云计算等技术即将“解锁”更多可能,商业航天的舞台愈发广阔。胡照表示:未来将继续向“卡脖子”技术发起冲击,在相控阵天线、星座组网等核心领域持续攻关,同时把卫星批量生产成本降得更低、产能提得更高,让民营企业的力量,在自主可控的太空基础设施建设中绽放更多光彩。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宣

责编:叶真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