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方案》成功获得国务院批复并正式发布。“一粒药”如何贯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全链条”改革?重大“制度创新”将如何转化为多重民生红利?
9月16日,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深度解读该方案背后的“首创性”与“集成性”,以3个关键词勾勒出江苏生物医药产业开放创新的新蓝图:从实验室研发到临床使用全流程加速,让“好药”研发、通关、使用环节实现“全程绿灯”;从全球高端人才到跨境数据资源自由流通,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挂上外籍专家号……这场覆盖全链条的改革实践,让“江苏造”创新药离市场更近,折射民生温度。

方案解读:三大关键词锚定“全链创新”
作为江苏自贸试验区自设立以来获批的首个国家专项方案,该方案以“全链条改革、制度型开放、高水平创新”为核心骨架,系统构建起覆盖生物医药产业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全周期的创新体系,每一个“关键词”都精准破解产业发展痛点。
“一条链的改革,贯通了6方面18项政策集成。”省商务厅厅长司勇介绍,方案从增强研发创新能力、提升审批服务水平、构建生产流通体系、完善采购使用政策、加大要素保障、守牢安全底线6个领域,细化18项举措,核心目标是为国家探制度、为江苏赋动能、为企业解难题。
“全链条改革”立足优势精准破局。江苏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占全国1/8,创新药获批数占1/3,均居全国首位。改革直击全流程堵点:研发端争取仿制药立卷审查试点,加速在研、在产仿制药上市;制造端开展分段生产,苏州企业测算可省30%固定资产投入;流通端拓展特殊物品监管,C类物品风险评估时限从20个工作日大幅压缩;使用端取消创新药挂网门槛,让“新药”更快抵患者。
“制度型开放”优化全球资源配置。司勇解读表示,外籍人才持权威国际职业资格证明,到江苏自贸试验区来工作,可直接参照标准认定相应职称,无需再逐级报考国内的职业资格;境外医师可在自贸试验区内医疗机构短期行医,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挂到外籍专家号,享受境外医疗服务;数据出境负面清单管理将评估流程缩短30%—50%,打通研发数据跨境通道。
“高水平创新”瞄准前沿筑基。聚焦基因与细胞治疗、脑科学等“新赛道”攻关核心技术,支持企业参与相关标准制定;打造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亚洲最大基因测序矩阵等平台,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引导企业入上市后备库,鼓励发行信用债等,拓宽融资渠道。
“省科技厅围绕科技攻关、平台建设、企业培育、创新生态等方面进行全链条设计,力求发挥好科技引领作用,支持江苏自贸试验区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高地。”省科技厅副厅长刘波在发布会上表示,具体来说,研发侧,明确将支持发展“AI+生物医药”列入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鼓励运用AI等先进信息技术,开展基于新结构、新靶点、新机制的创新药研发,实现降本增效;能力侧强化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优化自贸试验区省级平台布局;主体侧支持企业主导产学研协同,完善投早投小等科技金融政策,营造“热带雨林”式开放创新生态。
改革亮点:精准破解产业发展梗阻
细看《专项实施方案》,以问题为导向贯穿始终,在流程效率、资源配置、创新生态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让政策红利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这次《专项实施方案》从酝酿之初,就坚持以解决企业的困难诉求为制度创新的出发点和突破口。文件的起草过程,就是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过程。”司勇举例,方案第9条“进出境实验动物监管模式改革”便源于企业困境。省内一家基因工程小鼠企业,其携带人类基因的实验小鼠是新药研发关键模型动物,因携带人类遗传物质,此前需接受特殊物品与实验动物出口双重监管,通关耗时久。但小鼠生命周期短,常未完成监管就长成成年鼠,丧失实验价值。针对此问题,方案明确这类小鼠出口仅按实验动物监管,出口通关时间可减少50%左右,精准破解了企业出口难题。
流程效率的“减法”换来了产业活力的“加法”,而生物医药产业对时间的敏感度更远超普通行业。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总监于萌介绍,《专项实施方案》中涉及药监领域的政策措施共13个方面34条,数量超过政策措施总量的一半,其中包含了国家药监部门给予江苏的一批突破性、领先性政策支持,含金量极高。例如,开展原料药分段生产试点,有利于江苏原料药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做大做强,并吸引有分段生产诉求的企业及项目落户;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内商业化生产过程中使用本土人源性材料,将进一步加大外商投资医疗器械企业在苏投资力度,增加落地产品数量。
南京海关副关长谢国柱介绍了通关便利化利好:“海关总署新印发的《进出境特殊物品生物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工作规范》,对部分特殊物品风险等级进行调整细化。”风险等级方面,科研常用的无病原体血液、细胞等从A级调为B2级,审批有效期延至6个月可分批核销;经灭活的组织切片从A级调为C1级,免于风险评估,出境B级特殊物品简化评估流程。查验比例上,B2级物品从100%批批查验降至不低于30%,灭活组织切片降至不低于10%,C2级蛋白类产品实施智能审批,查验比例入境10%、出境5%,通关效率显著提升。
落地行动:精准施策确保改革见效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江苏将通过深化片区联动、细化清单管理、强化部门协同,推动改革举措从“纸上”落到“地上”,加速打造生物医药全链条开放创新的“江苏样板”。
片区联动突出“特色化”,打造标志性成果。省商务厅(自贸办)正联合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结合产业优势制定落实举措。年内力争人类遗传资源工作站落地,推动更多企业开展生物制品、化学原料药分段生产试点。同时指导无锡、泰州等产业重镇借鉴试点举措,形成“核心引领、全域协同”的集群发展态势。
清单管理突出“精细化”,释放政策效能。“任务落地”清单明确责任与时限,确保18项举措逐一见效;“诉求需求”清单对接企业痛点,动态优化政策;“复制推广”清单加速经验扩散,让联动创新发展区共享红利。通过常态化调度,实现政策“精准滴灌”与“全面覆盖”,释放最大制度红利。
部门协同聚合力,激活跨域联动效能。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曹阳表示,将通过系列举措凝聚改革动能:出台生物医药集群专项方案,支持苏州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高水平创新载体,推动组建创新联合体攻关基因治疗等关键技术,实现核心材料与设备国产化替代;深入开展“AI+”行动,推广行业专用模型赋能产业各环节;举办对接活动,促进“四链”深度融合,让制度创新真正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动能与民生改善的温度。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