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江东时评|一所小学何以能够摘取中国质量奖

在9月16日举行的中国质量(南京)大会上,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凭借“打开学习空间,赋能学生成长”家校社协同育人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摘取了中国质量奖,成为全国9个获取中国质量奖的组织之一。一所小学获此大奖,引发了广泛关注与深入思考,也为整个教育界带来了诸多宝贵启示。

在大众认知里,中国质量奖往往与企业、产品质量紧密相连。一所小学获此殊荣,还是有些出人意料。史家胡同小学的成功,源于对教育理念的深刻理解与精准把握。学校秉持个性化教育理念,摒弃“一刀切”教育模式,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在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与丰富的课程设置,充分挖掘学生潜力的同时,深知家庭在孩子成长中的关键地位,积极搭建家校沟通桥梁,与家长建立紧密联系,让家长深度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家校形成强大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孩子成长。

传统教育中,应试思维长期占据主导,分数成为衡量学生优劣、学校教学成果的关键指标。然而,史家胡同小学的实践证明,教育的核心目标应当是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培育完整的人,而非仅仅追求高分数的“考试机器”。只有摆脱应试的枷锁,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人才。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教育教学模式、方法的创新,离不开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监控与科学评估,可以使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每个环节都能有严格标准与规范流程,形成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让教育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通过对教育教学过程的严格把控和科学评估,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确保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教育并非学校的“独角戏”,而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大合唱”。学校积极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定期举办家长会、家长学校,可以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与教学计划;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如亲子运动会、家长进课堂等,能够使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支持者与参与者;注重与社会资源的整合,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博物馆、科技馆、企业等,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学习与成长。这种协同育人的模式表明,只有凝聚各方力量,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一所小学荣获中国质量奖,是对其教育创新与实践的褒奖,让我们看到了素质教育的无限可能,也为解决当前教育中的诸多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希望更多的学校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勇于改革创新,共同推动教育事业朝着更加优质、均衡、多元的方向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拥有美好的未来。

(孟亚生)

责编:胡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