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教育担负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指明方向。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作为现代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其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深层次改革需求。当前,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脱节”现象,主要表现为职业能力不足、岗位适配度不高、实践能力欠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积木式模块化”教学体系改革方案,围绕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岗位群要求,构建以核心能力为目标、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块,将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认证(“1+X”证书)、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考核要求进行有机融合,通过灵活组合模块间的使用功能,增强课程体系的岗位匹配度,全面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
积木式模块化教学改革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利用模块化课程体系,将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需掌握的知识细化为多个相互关联的教学单元,形成可以灵活组合的“能力积木”。该模式借鉴国际劳工组织提出的模块式技能培训(MES)理念,根据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将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模块,围绕关键职业能力构建课程结构,赋予每个教学模块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主要包括知识点、技能操作、职业素养要求等方面,支持学生按照需求,逐步积累自身的专业能力。不同于传统线性课程体系,积木式模块强调教学内容的功能化重组,注重提高课程教学效率,通过将“1+X”证书考核标准、职业技能大赛要求融入到教学中,进一步增强教学内容的职业引导性。
落实到具体的改革实践,要构建“岗课赛证”融通模块化课程体系。以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紧扣装配式建筑技术专业岗位能力需求,设计出四层递进的模块化课程架构:基础模块实行资源共享,专业方向按领域细分,拓展课程支持跨模块选择,企业定制模块凸显实践特色,形成可拆分重组的课程单元体系。该体系以职业岗位群为基础,充分发挥专业群平台的作用,搭建“基层共享”课程模块,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劳动教育、创新创业等素质类课程和建筑工程识图、装配式基础、建筑物联网等专业基础内容,加强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在“中层分立”阶段,注重培养岗位核心技能,设立测量施工、结构设计、装配式施工技术、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等模块,每个模块设置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由项目驱动的教学单元,全面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顶层互选”模块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拓展能力,设置EPC工程管理、绿色建筑、全过程造价咨询等复合型课程,增强学生跨领域能力;“企业特色”模块紧贴行业前沿,开设国际工程管理、低碳建筑技术等选修课程,实现教学内容与产业发展同步更新。此外,将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劳动素养等思政要素系统融入各模块教学过程,推动价值引领和技能培养进行深度融合,构建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新基建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组织的灵活性。
其间,学校还以“岗课赛证”融通为核心,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与职业技能证书、技能竞赛之间的互通机制。以“1+X”装配式构件制作与安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基础,分析《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识图与深化设计》《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等核心课程模块,并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任务要求及学时学分配置进行逐项比对,明确需强化、补充或拓展的知识点与技能项,形成“课程—证书—竞赛”三维一体的能力映射关系。在此基础上,制定课程与证书、竞赛成果的转换规则,实现学习成果的互认共享机制:学生完成相应模块化课程的学习后,即可直接获得“X”证书考试资格并具备参加国家级技能竞赛的能力,同时其竞赛成绩或证书考核结果可作为对应课程的期末考核成绩,打通学历教育和职业能力认定之间的壁垒,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实践证明,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所构建的积木式模块化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逻辑,通过构建基于岗位分析、任务导向和能力本位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实现从理论知识到技能操作、从课堂教学到职业认证的无缝衔接,不仅提升了课程体系的职业应用程度,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标准化,还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工匠精神、劳动素养等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入,构建起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该套方案体现出较强的灵活性,也切实增强了课程设置的职业实践应用效果,为高职院校探索产教融合、课证融通、赛教融合的教学路径,有效缓解课岗脱节、学用分离等问题,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精准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且在帮助学生积累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等方面也具有显著优势。鉴于该套教学改革方案仍在探索性实施阶段,建议紧跟装配式建筑行业技术迭代步伐和岗位需求变化,进一步建立模块内容的动态更新机制和模块组合优化机制,并强化校企协同开发及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实现高水平的产教融合,为助力建筑行业更好实现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提质转型输送更多“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徐运明(作者单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