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业教育担负着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自2022年《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成了助推产教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破解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但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共同体建设仍存在“校热企冷”、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需进一步深化对接、激发合作潜能。
把握全局系统谋划。准确把握共同体建设的任务目标,以新动能驱动融合发展新格局。一是加强前瞻谋划。将共同体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双高计划”推进、区域人才战略规划进行系统考量,按照“产业链—岗位—专业”的逻辑布局区域专业群,形成区域维度的上位引导,促进人才供需高效匹配。二是优化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以产权为基础、利益为纽带的实体化运作系统,梳理供需清单、落实主体责任,构建校企协同育人、联合攻关、共建共享资源的长效机制,推动产教深度融合,让共同体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和“牵引绳”。三是强化系统布局。按照区域重点产业属性和行业背景、高校特色资源和办学模式,坚持问题导向、把准价值需求,分层分类扎实推进共同体的建设。
健全制度协同联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育人模式创新深度融合,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双向促进新格局。应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优先支持区域内龙头企业、头部企业和链主企业发起和牵头组建共同体,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及科研机构参与建设。同时,增强企业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训教学与“双师型”队伍构建中的参与度,聚焦企业技改、工艺升级和成果转化需求,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探索校企合作岗位互认机制,并纳入职称评定体系,同时,将优秀人才纳入行业技能拔尖人才库。此外,要完善科教融合体制机制,聚焦核心技术与关键环节开展联合攻关,依托龙头企业与高校资源共建师资研修基地,开展实践培训,健全校企科研投入、科研设施共享和科研成果转化管理办法,保障共同体建设的平稳运作和可持续发展。
精准施策多元探索。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统筹资源配置,协调各方利益,为共同体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一要健全组织协调机制,完善政府及相关部门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建涵盖科技、产业、教育、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学者和企业家咨询组织,承担职业教育政策咨询、标准研究、项目评估等工作;牵头建立统筹协调推进机制,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人才需求“三张清单”。二要精准细化激励政策,建立多部门联动的奖惩激励机制,重点在税收减免、资金补贴、土地使用、信贷支持等方面发力,吸引社会资本和产业资金参与。三要加大公共资源投入,加强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统筹做好学校发展规划、育人项目建设、专业设置、课程衔接、人才培养、师资调配、招生就业等方面工作,实现与当地产业发展的衔接与融合。四要注重多元探索,强化质量保障,立足学校实际情况做好品牌专业建设,在产业推动下实现办学特色,优化协同模式,完善校企合作共赢机制。注重内涵建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践行产教融创、学生中心、三全育人持续改革等理念方法,深化产教融合,提高人才融合培养能力。
总之,在共同体建设及培养高技能人才实践中,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产业牵引、环境支撑,多元融合,系统集成、分类推进”的原则;要着力将这一理论范式转化为多方协同、利益保障的实体化运行机制;要创新构建高校与企业双向奔赴的生态环境,进而推动职业教育育人模式的更新。
袁娇娇(作者为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