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广东迅森超材料有限公司“超导超磁”工业母机开机仪式在深圳国家高新区举行。这台由我国完全自主研发、全球首台实现5T脉冲磁场工业级稳定应用的装备正式投产,标志着中国高端磁电装备突破国外技术壁垒,为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产业注入“国产新动力”。
从“技术追随者”到“高端制造排头兵”
迅森超材料的成长始终与国家高端制造同频共振,自2017年成立以来,迅森已建成3700平方米研发基地,斩获ISO9001、GJB9001C等认证,手握17项专利与21项软件著作权,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其技术已服务一汽、华为等企业,解决新能源汽车电机磁电核心难题,更进入航天科工、航空工业项目,实现关键技术国产替代。

(迅森“超导超磁”工业母机)
八年攻坚-四大技术优势领跑行业
从实验室图纸到工业级装备,迅森超材料历经八年多。迅森超材料首席技术官安晓敏先生作为技术核心推动者,现场揭开了“超导超磁”工业母机的“技术面纱”。他回忆:“自2013年起,公司在两位荣誉院长和磁电技术研究院长的带领下,在实验过程中实现了电磁对材料微观改性的技术突破,成功研制出首套超导超磁实验设备。”
在全体迅森人的不懈努力下,超导超磁技术在2025年3月10日成功完成升级验证,实现了该产品的彻底蜕变——铁磁材料在极限电磁场作用下,可发生永久性的性能提升与材料改性,最终实现技术成熟化。

(迅森超材料首席技术官安晓敏)
如今正式投产的“超导超磁”工业母机,凭借四大优势重新定义高端工业母机标准:
高精度控制:搭载5T脉冲磁场,重复性达±0.01%,而随着迅森第六代电源技术的突破,磁场强度更将提升至7T以上,远超日本最高技术的1.5T和欧美最高技术的2.5T水平。
协同响应迅速:超磁抗震强度优化,将磁场震动系数调低到20%,超导防止局部发热,原材料打火及熔断问题彻底解决。
智能化程度高:依托多个传感器实时采集压力、温度、电流、磁场、电阻等参数并采集,为每批次材料生成唯一的"数字指纹",超过1万个试验配方实现智慧记录和迭代优化。
完全自主研发国产化: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率达100%,所有程序、软件、电磁路及工艺配方均自主可控,完全无需受制于外部环境与不可抗力所带来的“卡脖子”风险。
剪彩开机-见证中国智造新时刻
9月17日上午9时30分,迅森磁电超材料荣誉院长张冬汉先生、中国机械工业金属切削刀具技术协会秘书长许刚先生、迅森超材料副董事长陈永值先生、迅森超材料首席技术官安晓敏先生共同剪彩,彩带纷飞间,剪彩仪式进入高潮。

(从左至右:安晓敏、张冬汉、许刚、陈永值)
剪彩结束后,嘉宾们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前往生产车间,见证母机开机的震撼瞬间。按下启动键后,母机平稳运转,参数稳定在最优区间。
据介绍,迅森“超导超磁”工业母机可使硬质合金类材料应力消减幅度达 80%,进而提升产品硬度,并将其使用寿命延长30%~200%。

(生产车间内“超导超磁”工业母机开机运转)
以自主技术挺起中国高端智造“脊梁”
迅森“超导超磁”工业母机从理论到工业落地,既填补了国内高端磁电装备空白,更支撑中国制造向“高精尖”转型。正如安晓敏所言:“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制造业才能真正挺直脊梁。”
未来,该技术落地更多战略领域后,中国高端装备将进一步摆脱对外依赖,以“自主可控、技术领跑”立足全球高端制造;迅森亦将以“深圳智造”为起点,迈向全球磁电创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