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江东时评|你的名字,我们无比在意

今天是电影《731》公映的第一天。在“九一八”这一特殊节点,我们走进了电影院。

电影伊始,小贩王永章等人被强行抓入“特设监狱”,广播里不断传来稚嫩童声,“健康换取自由”。稚子之声不谙世事,虚伪承诺却让人倍感阴冷。跳出这一逻辑陷阱,银幕前的我们,与银幕上的卖艺小男孩孙明亮一样,产生了同样的质疑:“为什么要用健康换取自由?”

随着剧情的推进,借助王永章的眼睛,我们看到曾经的他们是如何遭受各种极端折磨。鼠疫实验、跳蚤实验、冰冻实验、毒气实验、活体解剖……每一帧画面,都是刺穿人类伦理底线的反人类暴行,目不忍视。在这座被称为“四方楼”的建筑里,如此惨绝人寰、反伦理道德的“科学”实验每日都在进行。据统计,1940年至1945年间,至少有3000名来自中国、苏联、朝鲜等国家的民众被当作“活体实验材料”。

天理昭昭,人心灼灼。哪里有屠戮,哪里就有反抗。如片中苏联小姑娘所唱,“让高贵的愤怒,像波浪翻滚”,影片用两条线索展现被囚禁者的隐秘抗争。明线,王永章带领被圈禁的人们不断尝试逃出险境争取自由,但无人生还;暗线,则是所有人对于名字的执着,贯穿全片。

名字,是用来确定个体身份的标识,代表一个人的根源和归属。但一旦被送进“四方楼”,如鱼肉任人宰割的人们便没了名字,取而代之的是一串串数字编号:012,1012……他们被统称为“马路大”,意为“圆木”。而讽刺的是,一只死去的仓鼠却被取上“芨芨草”之名。剥夺名字,不仅是人格侮辱,更是对自我意识的掠夺。受难者们却自始至终守护着名字:顾博轩为未出生的孩子取名“顾念”;杜存山为维护自己的名字被刺穿胸膛;在安达特别实验场的埋葬坑里,不同国家的人们嘶吼着自己的名字,垒成人墙,托举最后一丝希望……

你若记得,我便活过——影片结尾,这八个大字,既道出片中主角们为何执着于名字,也道出了铭记历史的真谛。有一些论调认为:“回望过去,是在宣扬仇恨。”但事实上,以《731》《南京照相馆》等为代表的反战题材影片相当克制,对于苦难的呈现远不及历史的万分之一。但纵使如此,已令人万分揪心。唯有不忘苦难与屈辱,才能吸取教训,深刻理解和平之宝贵,避免所谓“健康换取自由”的惨痛悲剧重演。

散场时,路过检票口,工作人员问:“好看吗?”一位观众回应道:“值得看,这电影不该用好看不好看来评价。它的价值和意义比影片本身重要得多。”这句话,说得真好。

(苏群超)

责编:胡波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