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2025江苏网络强省建设优秀实践成果展示︱南通:最强大脑、 无人运输、文化创新,人工智能“放大招”

5-10分钟生成行政复议案审意见、智能无人车运载“四件套”稳妥上路超14万公里、千年非遗和赛博技艺展开古今对话……9月17—18日,2025网络强省建设优秀实践成果宣传展示活动采访团来到南通,在江海之畔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给各行各业带来的澎湃活力。

智慧助手“学富五车”,检索效率提升95%、文书制作效率提升90%

行政复议是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是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抓手,更是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全国范围的行政复议案件数量大幅增长,南通市海门地区的行政复议案件年均增速超过70%,案件激增的背后,人手压力也逐渐显现。为缓解“案多人少”的矛盾,海门区司法局与专业公司深度合作,于今年5月8日上线了江苏首个行政复议智能助手“复e通”,通过构建“机器辅助+人工核心”的创新办案模式,完成从“人力密集型”向“智能精准型”的转型,进而提升行政复议效能、增强政府公信力。

南通市海门区司法局行政复议应诉科负责人唐贞贞介绍,“复e通”智能助手采用了“功能体系+技术架构”双轮驱动模式,设置集成辅助阅卷、智慧听证、法条类案智检、智能问答、证据回溯等六大功能模块;同时,内置全面的行政法律知识体系,覆盖行政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等全部法律层级,法律知识覆盖率达95%以上,可以满足行政复议工作中的不同需求。

技术架构上,“复e通”采用数据采集、分析学习、辅助服务、安全管理、用户交互、可持续发展“六层架构”设计,形成“数据—知识—服务”的闭环演进体系。目前,系统法律文本语义理解准确率超95%,功能实用性与精准度位居行业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展,“AI幻觉”可能侵蚀信息真实度。为杜绝这一现象,“复e通”采用证据溯源和法条溯源机制,生成文本中任何一句话都可以匹配到相应案件材料及出处,保证文本材料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据悉,自“复e通”投入运行以来,海门区行政复议类案检索效率提升95%,文书制作效率提升90%、文本初稿生成仅需5-10分钟,案件审理周期缩短50%以上。

从南通到全球,智能物流体系打造家纺产业金名片

南通是全国最大的家纺交易中心,家纺年产量超12亿件,家纺电商零售额占据了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产品畅销,离不开先进的物流系统。在南通,找家纺的智能物流无人配送车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将复杂繁琐的货物收取、分拣、配送集于一身,助力“南通牌”家纺产品走向更大舞台。

过去,南通主要家纺城内的厂商分散且不成规模,绝大多数厂商还面临销售困难、对账繁琐、下游商家采购困难、交易成本高等共性问题,制约家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南通云尚找家纺电子有限公司副总裁王伟回忆,为打通堵点,2023年起公司便开发多平台运维系统,解决跨平台管理难题;2025年系统上线后与物流巨头深度联动,截至目前已经投入运营60辆无人车,累计行驶里程超14万公里,单车单日的送货量达到686票。

在传统家纺产品运输体系中,一件商品从头到尾要进行约11次人工搬运和至少3次的运输任务,耗费了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如今,在找家纺系统内无人车配送和星环枢纽的加持下,装卸次数和运输任务分别减少9次和2次,全链路时效优化2-5小时。“使用无人车以后,工厂和客户仅需一次装卸,不用花费大把力气和时间在前端。此外,星环枢纽设有368个格口,支持272台无人车同时作业,满足300多个家纺头部电商企业和2000家工厂的需求。”

随着智能物流无人配送技术的成熟,今年,找家纺预计将L4级无人车增加到500台,并围绕全链路智能化与跨区域协同深化布局,实现仓储-运输-配送全流程无人化作业,目标将物流时效压缩至24小时内,预计综合运输成本再降50%。“我们还制定了无人车的出海计划,在非洲喀麦隆进行智能化物流模式的尝试,从货品、物流运输、海外支付、订单结算等多个维度进行拓展,让南通家纺产品更加顺利地漂洋过海。”

海安扎染遇上AI智能,传统技艺展新姿

走进江苏华艺服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高大机械臂精准抓取扎结好的布料,随着搭载的AI视觉系统确认好纹理与图案,不同比例的染料顺着机械臂末端的喷嘴均匀渗透,“布上生花”由此显现。2024年9月,国内首条非遗扎染智能机器人生产线正式于此投产,为海安扎染这项古老技艺注入了科技新活力。

“我们在保留手工扎结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合了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构建出‘手工扎花个性化—机器人执行—数字管理’的一体化系统,既守住非遗的‘魂’,又解决传统生产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的难题。”江苏华艺服饰有限公司扎染事业部总经理景小连介绍。

据了解,生产线通过AI智能注染机器人、全自动流水线等四大创新点实现工艺突破:YOLOv11实例分割算法让注染误差率控制在5%以内,换款时间缩短至5分钟内,生产数据追溯率达100%,还通过绿色工艺闭环体系实现废水减排65%。

从落地成效看,生产线年产能近100万件,已服务国内外多个品牌。“投产至今,单台机器人等效5名工人,用工量减少50%,最高月产能提升至10万件,正品率更是达到98%。”景小连表示,效率与质量的双提升,推动了企业直接销售收入增长22%。同时,染料利用率从60%提升至92%,年减少染料浪费30吨,公司因此获评“江苏省绿色工厂”。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还将智能生产与文化旅游结合,依托南通华艺扎染博物馆年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非遗体验人次超3000人,文创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00%。“下一步我们计划开发第二代系统,集成5G边缘计算,并在美国洛杉矶设体验店,目标2030年海外营收占比达50%。”景小连透露,公司还将联合行业协会举办“非遗AI”培训班,让更多人参与到非遗的智能化传承中。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喻婷 李爽 张苏宁 丁叮 姜莉

责编:喻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