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初,江苏南京一处隐蔽仓库内,当执法人员打开纸箱,密密麻麻堆放的假冒高档雪茄烟赫然出现在眼前——这些由廉价劣质烟叶卷制成的“产品”,贴上伪造的进口商标后,竟摇身变成每支售价高达千元的所谓“高端雪茄”。随即,执法人员依法对该批假冒产品予以查封。这是南京“2·28”案侦办现场的一幕,也是江苏烟草利剑出鞘,严厉打击非法雪茄贸易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江苏省烟草专卖局共查获走私雪茄烟12.2万支、假冒雪茄烟9.92万支,总案值高达7642万元,同比增长459%。数字背后,是一场没有硝烟却至关重要的市场保卫战。面对日益隐蔽化、网络化的非法雪茄烟交易态势,江苏省烟草专卖局迎难而上,不断创新战术、频频亮剑,有效遏制了雪茄烟制假贩私的猖獗势头,有力捍卫了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
暗流涌动:灰色产业链悄然形成
随着消费市场升级,雪茄作为高端烟草品类,正逐渐走出“小众圈层”,进入更广阔的消费视野。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全国雪茄烟销售规模已达63.6亿元,其中进口雪茄占3.45亿元。中国已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雪茄消费市场之一。
江苏作为经济大省,雪茄消费呈现快速上升趋势。“高希霸”“蒙特克里斯托”等国际高端品牌不仅拥有稳定客群,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有经济实力的年轻消费者,客群趋于年轻化、多元化。

然而市场活跃的背后,不法分子也借机牟利,一条覆盖生产、贴标、销售、配送等各环节的雪茄灰色产业链悄然形成。这些产品往往原料低劣、工艺粗糙,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不仅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更严重侵蚀正常市场秩序。
南京市江宁区“4·28”非法经营假冒雪茄烟案正是一起典型案件。2023年2月,江宁区烟草专卖局接到消费者举报,称其通过网络平台买到了假冒雪茄烟。随后,该局联合相关部门多方排查,发现不法分子利用电商、社交平台隐蔽销售雪茄烟,烟支、烟标、烟盒等来自全国不同地区,涉案人员众多,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跨区域、网络化的非法经营链条。
调查表明,主犯余某某采取接单代发、贴标转卖等方式,将假冒雪茄销往全国多地。案情复杂、涉及广泛,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于2023年4月28日正式立案侦查。2025年5月,该案已完成司法审判,实现全链条打击。
与此同时,雪茄走私同样猖獗。以南通“11·11”案件为例,执法队伍精准出击,成功打掉一个横跨多国、组织严密的走私网络。经查,该案由西班牙、泰国等境外人员组织货源,通过“人肉带货”、伪报低报、海淘代购等渠道走私入境。国内代理商则通过社交平台发展下线与客户,再经由快递或线下门店出货销售,形成一条“境外—水客—代理—终端”完整走私链条。犯罪团伙内部分工明确,上下线之间单线联系,隐蔽性极强。初步核查,该案总金额超过6000万元,涉及全国十余个省市。2025年2月,在南通市烟草专卖局的协作下,南通警方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
该案不仅揭示了当前走私雪茄活动的新动向、新模式与治理难点,也为后续打击提供了重要参考。
犯罪手段升级:虚拟货币结算,暗网招募“水客”
当前,雪茄烟走私与非法经营犯罪正在向更加专业化、组织化的方向发展。江苏省烟草专卖局在联合执法行动中发现,不法分子的犯罪手段不断升级演变,呈现出跨境联动、技术赋能、模式创新等诸多新特点。
从生产环节来看,制假活动已形成环环相扣、分工严密的产业化链条。不法分子多在烟叶产区设立秘密生产点,以劣质烟叶为原料,模仿工艺进行加工处理,再使用假冒进口雪茄标识贴标包装。这些光板雪茄以每支10-20元的低价流入非法成品工厂,经包装后冒充“高档进口雪茄”,每支售价飙升至上百甚至上千元。“假货披上洋外衣,暴利背后藏危机”,此类行为对市场秩序造成了严重冲击。

如果说生产是非法链条的“源头”,那么走私环节则是非法流通“血管”,这一层面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跨国性和多样性特征。走私雪茄大多源自古巴、多米尼加、尼加拉瓜等传统雪茄生产国,或来自美国、西班牙等消费大国,部分经香港、澳门等地区中转入境。走私手段持续翻新:既有“互联网代购式”走私,通过境外网站交易,以虚拟货币支付,经国际物流寄递入境后分销;也有“里应外合式”走私,由境外买手采购,国内团伙虚报通关内容逃税,集中货源后逐级放货;还有“人肉带货式”走私,利用代购、导游、游客等频繁出入境人员少量多次夹带,单次数量少、隐蔽性强,以此规避监管。走私与反走私,俨然成为一场惊心动魄、没有硝烟的暗战。
不仅如此,销售模式的演变,更是将非法雪茄推向了更广阔的“灰色市场”。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监管盲区,以“收藏品”等名义进行擦边销售,并普遍采取“公域引流、私域成交”的方式完成交易。例如在苏州“6·12”案件中,执法人员正是通过抖音上捕捉的线索展开深入研判和持续蹲守,最终查获走私雪茄1473支,案值63万元。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却成为非法交易的新隐蔽阵地。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消费群体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雪茄消费者已从传统商务人士扩展至更多年轻群体,呈现“破圈”趋势。不法分子依托微信、Telegram等软件,以“雪茄爱好者群”“品吸交流群”为幌子,借“文化分享”“社交互动”之名发展代理和客户,导致涉案年轻人占比持续攀升。在高额利润驱使下,不法分子不断变换手法、逃避监管,给专卖执法带来新的挑战。
重拳出击:全链条打击与多元共治并举
面对不断升级的犯罪手法,以及错综复杂、隐蔽性强的非法网络,江苏省烟草专卖局如何破局?答案是:重拳出击,多管齐下,构建全链条打击与多元共治的新格局。
“协同作战,方能斩断黑色链条。”落实“全链条打击”策略,江苏省烟草专卖局注重跨部门协作,通过持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合、多方参与、密切协作”的打假打私体系,高效整合资源,凝聚执法合力。例如,在苏州“4·19”案件中,依托海关缉私部门的技术支持,执法团队精准锁定一批异常入境涉烟包裹,经过连日追踪蹲守,最终查获走私雪茄2768支,案值690万元。

针对互联网涉烟犯罪,江苏省烟草专卖局专门组建网络巡查专班,联合电商平台和物流企业,实现对线上涉烟行为的全天候动态监管,体现出社会力量参与共治的广泛性。南京“4·28”案中,执法人员借助数字溯源与线索挖掘,成功打掉一个网络销假团伙,查获假冒雪茄1.7万余支、假烟盒13万个,涉案金额500万元,最终21人被判刑。
“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追流向”,这一全链条打击策略在重大案件中得到充分落实。南京“2·28”案中,执法单位跨省收网,贯通制、存、运、销各个环节,查获假冒雪茄4.4万支,案值1400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12名。
南京“5·08”案件则充分体现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重要性。面对持证户销售走私烟这一法律定性难题,历经数月的深入调查与法律研判,成功厘清定性困境,最终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该案不仅构建了良好的司法衔接格局,也为同类案件的处理树立了典范。
除此之外,江苏省烟草专卖局还将技术手段深度融入缉私实战,创新建立“查检办”一体化机制,并构建雪茄烟样品数据库,大幅提升真假鉴别的效率与准确性,为执法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案件查处是手段,净化市场才是目标。江苏烟草专卖局始终坚持“零容忍”、露头就打,在保持高压打击态势的同时,强化跨部门协作、创新监管模式,推进全链条缉私与多元共治相结合,持续压缩违法犯罪空间。随着南通“11·11”、南京“2·28”、苏州“4·19”等一批重大案件接连告破,多条横跨境内外的走私网络被彻底摧毁。持续的高压严打态势有效净化了市场,令雪茄非法经营活动显著收敛,市场秩序日益清朗,为雪茄市场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东方烟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