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文旅/文明实践 > 正文
纸鸢牵动逍遥翼,星屑吹开宇宙心——“诗韵探行,雅句传薪”暑期社会实践

今年暑期,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诗韵探行,雅句传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常州市天宁区勤丰村委会,以“诗韵解码天地,童言对话古今”为主题,为十余名中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出心裁的文化公益课。团队创新融合《庄子·逍遥游》《淮南子·天文训》经典解读与趣味科学实验,通过游戏化互动、角色扮演、气球推进器等形式,让千年哲思在童真世界焕发新生,探索传统文化“可触可感”的传承路径。

图为实践成员介绍《北冥有鱼》的作者庄周。杨舒媛供图。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团队成员吟诵《逍遥游》开篇,台下立刻响起呼应:“这是《王者荣耀》里的鲲!”成员顺势将游戏角色语音融入课堂,用“庄周开大保护队友”比喻“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原本拘谨的孩子们瞬间活跃,用“野马尘埃”形容课间扬起的粉笔灰,在“鲲鹏展翅”的角色扮演中理解“水击三千里”的力量美学。当古籍意象与现代游戏场景深度交织,晦涩的哲学思想成功转化为可感知的生活体验。

图为团队成员为气球打气,邀请学生们做实验。史念供图。

承接《逍遥游》激发的探索欲,团队在《淮南子·天文训》环节设计了“宇宙探秘”闯关游戏。首关用昼夜更替现象解读“阴阳刑德”,次关以乐高积木动态模拟“清浊分天地”的演化过程。当孩子们发现吹气能使碎纸屑如星云盘旋时,实践成员巧妙关联天宫空间站原理:“古人幻想日月星辰嵌于天幕,今人用科技丈量宇宙,探索精神古今相通。”抽象宇宙观在具象拼搭与实验中变得清晰可触。此刻,一个深刻转变悄然发生。一名女生主动举手,鼓起腮帮吹动纸屑:“这就是《天文训》说的‘精微相抟’!”课后她更将天宫空间站与《古朗月行》并置。少年指尖的实践,让千年哲思与现代科技产生真切共鸣。

由实验激发的感悟与想象,在活动尾声汇成诗意的海洋。“追问墙”上贴满了少年们的奇思:“元气是未吹的气球,等待爆裂成星河”“鲲的鳍是风筝线,牵动我的纸飞机”,团队成员轻抚这些字句感叹:“孩子们用气球丈量逍遥,却让我们看见文明最蓬勃的根系——那永不熄灭的叩问激情。”这些源自典籍又超越文本的诗行,正是古今智慧交融的鲜活见证。

图为实践成员与同学们的合影留念。勤丰村委基地工作人员供图。

当古籍里的鲲鹏遇上少年指尖的气流,当《天文训》的星穹撞上乐高积木的拼搭,文化传承便有了最生动的模样。当某地孩子再问“鲲在哪里”,答案或许是游戏角色的幻光,是实验气流的震颤,更是少年们写在纸飞机尾翼的诗行。未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诗韵探行,雅句传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将继续把古籍里的智慧酿成更多孩子能触摸的温暖,让更多乡村角落的追问声,都能撞开文明传承的新窗,让千年文脉在童真与经典的对话里,永远鲜活生长。

通讯员:赵思琪

责编:王琼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