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承载乡愁的明代青石板路到科技赋能的智能“蔬菜工厂”,从岳飞抗金遗迹的追思到有机蔬菜的“当日达”……南京市溧水区晶桥镇邰村这个千年古村落,正以文化为魂、生态为基、产业为擎,生动诠释着保护与发展、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绘就出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文化浓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不久前,邰村入选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

赓续文脉:千年古村留住浓浓乡愁
“细雨童驱犊,薰风妇喂蚕。荷锄遵广陌,倚杖瞰晴岚。”清代文学家、《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笔下的诗句,曾生动描绘并赞美了晶桥镇邰村的田园风光。这座地处溧水与高淳交界处的千年古村落,文化底蕴源远流长。

漫步于形成于明代洪武年间的邰村下街老街,青砖、小瓦、长巷、石板路,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人文乡愁。这条曾商铺林立、繁华一时的千米长街,历经沧桑,至今两侧仍保留着10多座青砖黑瓦的老屋,其中5座被评定为“南京历史建筑”。老街上的数口明清古井,井水依然清澈甘甜。
在保护性开发中,晶桥镇始终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对下街老街民居院落、古建筑进行精心修缮和保护,恢复青石板路面,保留犁、耙、石磨等传统农耕器具,全力守护那份原汁原味的“乡村气息”。

老街一侧新建的文化长廊内,岳飞追思台上镌刻的“还我河山”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引人注目。据溧水文史资料记载,邰村曾是民族英雄岳飞抗金的重要古战场。公元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岳家军在此大败金兵。如今,村境内仍存有当年修筑的抗金土城、瞭望台等遗迹。
“我们将历史文化保护深度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修建岳飞追思台,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的向善之心、向美之愿和正义之感,厚植爱国情怀。”邰村党总支书记章骏介绍道。

邰村历史上素有“石泉春汲、箕谷坐谈”等“长山八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晶桥镇充分挖掘这一历史文脉,依托原有景观意境,匠心打造了“荟曲留春、百年老街、箕谷坐谈、六书怀古、金门遥映、苍古掠影、岳城追思、湖畔芝澜、田园话旧、古井志异”等“邰村新十景”,构建起独具文化内涵的美丽乡村画卷,让游客真切感受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产业赋能:“苏菜有园”斩获创业大赛一等奖
近日,“邮储杯”第九届江苏省农村创业大赛在连云港市园博园落下帷幕。溧水区晶桥镇邰村的南京普仁有机农业公司的“苏菜有园”项目,从全省54个决赛项目中脱颖而出,最终斩获综合成长组一等奖,成为溧水乡村创业创新的亮眼标杆。

本次大赛由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主办,以“创新点燃乡创,产业赋能振兴”为主题。经过初赛、复赛的层层筛选,54个优质项目通过现场集中路演与答辩展开激烈角逐。值得关注的是,“苏菜有园”项目此前已在9月初的第九届南京市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中夺魁,此次代表南京出征省赛,凭借显著的创新性、可行性和市场竞争力,赢得了农业农村领域专家、高校专家组成的评审团高度认可。

作为项目核心载体,南京普仁有机农业公司位于晶桥镇邰村和枫香岭村的2000亩有机蔬菜基地,如今已是现代化农业的生动缩影——连片蔬菜大棚错落有致,棚内空心菜、丝瓜、菊花脑等有机蔬菜青翠欲滴,村民们忙着采摘、移栽黄瓜、豇豆新苗,田间地头一派繁忙。

南京普仁有机农业公司2000亩有机蔬菜基地是国内率先引进日本BLOF现代有机种植技术的示范园区,核心设施为一座日式大型有机堆肥场。通过“有机堆肥+生物土壤改良+均衡精准施肥+全程生物植保”四大核心技术,基地实现了“零化学农药、零化肥、零激素”的“三个零”种植标准。2024年,基地新增300亩智能大棚,引入西葫芦、豌豆苗、拇指黄瓜等新品种,全年种植品种超20个,市场供应能力显著提升。

在南京普仁有机农业公司基地3400平方米的恒温智能分拣中心,蔬菜清洗、分拣、打包全程高效运作,日处理能力达3万包蔬菜及10吨净菜。依托完善的冷链物流网络,产品可实现“当日达”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每周还会分两批稳定供应香港市场,年配送能力突破3.6万吨。更让消费者安心的是,每包蔬菜都附有可追溯二维码,扫描即可详细了解种植全过程。

凭借过硬的品质,2023年,邰村普仁有机蔬菜基地成为南京市首个“盒马村”,同时拿下南京市供港蔬菜生产基地资质。2025年上半年,公司产值达5000多万元,实现同比翻倍;与盒马、叮咚买菜等平台的合作,更推动高端渠道销售额激增150%。
产业富民:乡村振兴结出“共富果实”
项目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在产业富民中结出了“共富果实”。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下,晶桥镇以南京普仁有机农业公司为龙头,构建起“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全力打造万亩高标准有机蔬菜产业园,推动形成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营销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2024年,全镇万亩蔬菜实现亩均增收9000元。

“基地每年支付村民土地租金40余万元,直接带动150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约7万元;村集体通过大棚租赁、设施分红等方式,年增收126万元。”邰村党总支书记章骏算了一笔清晰的“共富账”。正在智能分拣中心打包蔬菜的村民李全英满脸喜悦:“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家里老人,每个月还能挣5000多块钱,特别好!”
2025年,邰村有机蔬菜基地将再扩建300亩智能大棚,持续提升科技水平和产能,致力于建设长三角高端农产品供应链枢纽。
“农村创业大赛不仅给了我们宣传展示的平台,更通过导师培训、资源对接,帮我们把好项目做成好企业,将好的企业推向更大的舞台。”南京普仁有机农业公司总经理沈子杰表示。

记者了解到,邰村近年来积极探索“特色现代农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以休闲体验、生态采摘为特色的观光农业,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邰村将持续深化整合山水生态、历史文化和特色产业等多层次旅游资源,在农文旅融合上做深文章。”章骏表示,下一步将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努力将邰村打造成为集古韵乡愁、现代农业体验和生态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绘就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文化浓的壮丽新画卷。
记者手记:从承载乡愁的青石板路到科技赋能的“蔬菜工厂”,从抗金遗迹的追思到有机蔬菜的“当日达”,邰村用实践证明,传统与现代可以共生,保护与发展能够共赢。这座千年古村正以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文化浓的崭新面貌,绘就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着可复制、可借鉴的“溧水样本”。 (张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