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与沈阳市辽中区教育局科学教育发展建设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成功举行。为响应“科学强国”与教育部号召,此次合作意义重大,将为辽中区破解科学教育瓶颈,让全区 3 万中小学生在家门口触摸科学,开启 “科教融合” 新征程。合作内容关于科学成果、科研人员切实进入到学校,用专业的科学素养和精神,带给中小学生平时难以接触的科学实践方法,弥补中小学科研资源不足现状,为国家培养、储备优质的科学人才。

(嘉宾签到)
此次合作由“未来科学家”项目携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与辽中教育局达成合作。目的是为孩子带来专业的科学培养,让孩子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应用在学习、生活、乃至未来的工作中,为自己和国家贡献出价值。
签约仪式上,中国科学探险协会荣誉理事李世杰、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科普部主任那美娜、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法治与学校治理专委会秘书长李照宾、辽中区副区长富颖、区教育局局长陈瀚、区科协主席张志,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会员、未来科学家项目负责人张钧彭、董雯婧,科学家代表及各界媒体共同见证了本次签约。

(签约仪式与科学家讲话后与部分学生的合影)
上午 10 时30分,签约仪式正式拉开帷幕。与会人员首先通过专题片,深入了解辽中区第五小学 34 年办学历程中 “质量立校、特色兴校” 的发展成果。随后,辽中区副区长富颖、区教育局局长陈瀚、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科普部主任那美娜等先后致辞,一致表示此次合作是落实 “科教兴国” 战略的生动实践,将推动顶尖科研资源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
陈瀚局长在致辞中强调,合作将彻底改变辽中科学教育资源不足的现状。对于辽中教育而言,此次合作堪称一次 “天作之合”。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代表科普部主任那美娜讲话)

(沈阳市辽中区副区长富颖讲话)

(沈阳市辽中区教育局代表局长陈瀚讲话)
签约仪式上,那美娜主任与陈瀚局长共同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将围绕二大核心任务推进合作。
一:“科学家进校园”系列活动
科学家以专题讲座、专业授课等多种形式走进学生课堂,传授科学知识、传递科学家精神。结合辽中区教育教学特点,定制科学科普内容,提升学生科学兴趣与探索欲。
二:科普基地(科创中心)建设
搭建科普与科创平台,打造一条“课堂教学-科考体验-科研实践”通道,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科学家共享研究课题与趋势,系统性推动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迈出“崇尚科学,走向科学,投身科学”的第一步。

(签约仪式现场,双方代表合影)
双方将构建 “政府引导、协会支撑、学校主体、社会参与” 的四维联动格局,让城乡学校共享科考案例、研究方法等前沿资源,切实破解资源分布不均难题。同时,合作还将推动科学教育从 “知识灌输” 向 “能力培育” 转型,建立 “过程性评价 + 成果展示” 的全新评价体系,为辽中 “幸福教育” 建设注入科技动能。区一小、二小、五小、一中、二中等五家学校作为首批试点学校,已计划筹建 “科创中心”,让科学精神融入校园日常。
今后,辽中学子不仅能在课堂上分析真实科研数据,还能走出教室参与实地科考,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据介绍,合作将为学生成长注入 “思维升级、能力锻造、精神滋养” 三重动力:通过实地科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在与科学家对话中厚植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的家国情怀,让科学精神与文化自信共同成为成长底色。
签约仪式后,由科学家们为辽中市几所中小学校带来了有意义的“开学第一课”开展了科学讲座活动。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李世杰老师,带来了“湖泊的奥秘”和“地球面对的危机-气候变暖”,李老师是冰川地质、湖泊方面的国内外知名专家,李老师专业演讲和科考途中守得住寂寞、孜孜不倦的精神,让师生认识到了什么是科学家精神,让师生认识到了大自然的可畏,认识到湖泊对社会的重要意义,也深深的在小同学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科学探索种子。这正是本次合作的重要意义。

(李世杰老师在给学生们做讲座《湖泊的奥秘》)

(科普专家严莹老师给孩子们分享蝴蝶分类)

(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导师刘思思科普科学的意义)

(沈阳猛禽救助中心主任王唯彦分享猛禽救助常识)
此次合作的达成,不仅为辽中区科学教育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更彰显了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在整合优质资源、推动科学教育普及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我国青少年科学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此次合作开创了融合科教的先河,面对未知的前路,愿所有师生如科学家一般,不畏艰难,不怕失败,用于探索未知,共同努力,为科学教育的探索贡献出点点星火,星火却可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