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点,天光微熹,在扬子江畔的七里河,一群身着黑色作战服的身影在晨雾中奔跑训练,踏破黎明的寂静。这是南京巡特警队员日常训练的一个普通早晨,正是无数个这样的早晨,日复一日地锤炼出警界精英。近日,南京公安5名特警队员参加中国特警参赛队,在“中国—中亚”公安内务部门特种警察技能挑战赛上,夺得多个团体、单项第一名的好成绩。

9月8日至10日,首届“中国—中亚”公安内务部门特种警察技能挑战赛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5个国家的80名特警队员同场竞技。
南京特警邱鸿涛、武洋、朱锴等队员,参加了为期一个多月的集训并最终脱颖而出,被选拔为中国参赛队成员。邱鸿涛在首日手枪快速射击、手枪战斗射击2个单项中,20发子弹全部命中,勇夺两个单项冠军;武洋获得战地支援、追捕突击等3个科目团体冠军,朱锴获得争锋行动科目团体冠军、危情狙击科目团体亚军。他们的成绩,展现了中国特警过硬的实战能力和优良作风。

“制敌速射的两个科目是我们夺冠的项目,对参赛队员体能、手枪应用等要求极高。”两个单项冠军邱鸿涛告诉记者,参赛队员需要依次参加手枪快速射击、手枪战斗射击,快速移动、翻越障碍、设置遮挡物、不停旋转移动的特殊靶……“射击的瞬间,我们要在心跳间隙扣动扳机,这需要极高的心理素质”,邱鸿涛是挑战赛中唯一一位20发子弹全部命中的选手。
“能够拿下两个项目的个人冠军,离不开教练组的科学指导,离不开集训时刻苦的训练。”邱鸿涛介绍为了让比赛动作变成肌肉记忆,他光拔枪训练就达上万次,“最难的是在身体达到极限时,仍能控制呼吸和心跳,保持手部稳定。”
“虽然比赛比的是快准,但是练的时候要慢稳。”邱鸿涛透露了自己训练时的独门秘诀,那就是每一个项目都要拆解成不同动作,放慢成0.5倍速去完成,仔细体会每个动作要领,“有时候还会用手机记录下来,一帧帧去分析改进。”

在这场高强度的备战中,每一位队员都拼尽全力。南京特警另一名队员殷晨在高强度集训中旧伤复发,为确保团队整体实力不受影响,他接受组织安排,立即转任手枪组辅助教官,协助统筹训练组织,分析队员技术短板,制定个性化补强方案。特别是在冲刺阶段,他主动扮演“假想敌”,通过高强度对抗PK刻意施压,有效提升队员抗干扰能力和心理稳定性。

赛场上的辉煌,源于训练场上的汗水。在南京公安特警支队训练基地,攀爬楼、障碍场、战术屋、射击馆……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着“极限挑战”。

在18米高的攀爬楼前,特警队员们一遍遍练习索降突击。只见他们从楼顶一跃而下,在空中调整姿势,瞬间破窗而入,动作干净利落。“这栋楼我们每天要上下数十次。”参赛队员武洋告诉记者,“比赛中‘追捕突击’项目要求我们在复杂环境下快速突入建筑物,这正是我们日常训练的内容。”

体能是特警队员执行任务的基础,更是比赛科目的第一关。400米障碍跑、搬运重物、拖行轮胎、翻越障碍……一系列高强度项目比拼,对队员的体能和意志都是极大考验。“在挑战赛的‘危情狙击’项目中,我们能够在高强度运动后迅速调整呼吸和心跳,稳定完成射击动作,这得益于平日里的极限体能训练。”朱锴告诉记者,即使在35度的高温天气下,队员们仍然全身装备进行训练,汗水早已浸透衣背。

参赛队员的体能训练有其科学性和针对性。因丰富的大赛经验和突出的实战能力,南京特警龙虎突击大队大队长刘传佳受邀担任中国队备战教练。“根据不同赛事科目,我们为每名队员量身定制训练计划,引入先进的体能训练理念和方法。不仅要训练力量、速度、耐力,还注重战术战法以及团队协作精细度,开展专项练习。”刘传佳介绍,“特别是在争锋行动团体科目中,我们由进攻手、掩护手、支援手等不同位置的队员组成,每个人既要各司其职,又要默契配合,这就需要有针对性的加强团队协作训练,培养队员之间默契。”
比赛是为了检验和提高实战能力。作为公安队伍的“尖刀”力量,近年来,南京特警成功处置多起重大突发事件,参与了一系列重大活动安保任务,为平安南京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此次挑战赛,我们的队员凭借过硬本领和顽强作风,勇夺多个项目第一,展现了南京公安尖兵的实力与风采。”南京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副支队长吕晓刚介绍,“接下来,队员们将以此次挑战赛为契机,学习借鉴国外特警队伍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改进训练方法,提升实战水平,更好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
荣誉令人振奋,守护不忘初心。华灯初上,训练场上他们的身影愈发挺拔,无论是赛场上的拼搏还是幕后的奉献,这支英勇的队伍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金陵大地,书写着新时代南京特警的荣耀与担当。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红
通讯员 宁宫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