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9月19日,2025年江苏省“J-TOP创新挑战季”人工智能产业专场在苏州常熟举办。“J-TOP创新挑战季”由江苏省科技厅、省委人才办、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管局和省知识产权局联合主办,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等单位承办。
本次专场活动根据企业技术需求,充分发挥技术经理人、科技镇长团等作用,集中展示了高效增材装备、人形机器人、应急软件、智能医疗器械等多项创新成果和应用场景。
据悉,本年度,“J-TOP创新挑战季”已征集发布技术需求超1000条,目前已促成技术交易项目超100项,成交金额超7000万元。其中,仅苏州市就新增技术需求251条,提出解决方案80项。
科技镇长团作为校地协同的“产业智囊”,更是技术经理人队伍中的“特殊力量”,团员大多来自高校和科研机构,熟悉技术,对人工智能产业更是具有敏锐洞察。今年挑战季以来,科技镇长团在人工智能领域已协助苏州市精准服务企业168家。
苏州英诺依科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在研发青少年脊柱侧弯的3D打印矫形器时,面临设计效率低、成本高,且无法在线监测患者佩戴情况等问题。在科技镇长团组织的一次产学研成果发布与对接活动中,公司负责人邵漠宇结识了苏州市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产业团的王磊教授。苏州科技大学王磊团队多年从事3D打印技术与设备研发,与公司在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材料方面的背景形成“互补”。经过深入交流后,双方决定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

双方联合中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迅速组建跨学科攻关团队。“目前,我们已经研发出多喷头高效3D打印设备,结合AI算法,能在10分钟内完成矫形器的自动化设计,相比原先几个小时的制作时间大大缩短。同时,结合柔性传感技术实现了病人佩戴矫形器的在线实时监测,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得到验证,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王磊介绍,通过这次合作,产品预计在明年实现产业化,价格有望降低为现有同类产品的一半。
苏州坤工科技在开发大型水利工程中地质灾害智能预警系统时,遇到了“采不全、算不准、传不快”三大技术瓶颈。在一次校友座谈会上,公司负责人向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的施宏兵老师吐露了这一困境。身为优秀技术经理人,施宏兵于今年6月帮助企业精准梳理技术需求,在“J-TOP”平台发布“张榜”,迅速匹配到技术解决方案提供方——苏州南雍应急技术有限公司。

过去,想监测山体滑坡或大坝渗水这类地质灾害,只能依赖在固定点位安装传感器,不仅覆盖范围有限,还需大量人工作业,效率低下。在南雍应急的助力下,坤工科技的预警系统实现了关键数据95%以上覆盖采集与秒级传输,安全隐患识别准确率超90%,并可提前72小时预警,真正实现了全天候自动化监测。
“从需求发布到签约,前后只花了二十几天,我们需求方、中介方、解决方三方经过了四次深度交流探讨。”施宏兵说,技术经理人不仅仅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还要有专业的独特视角,理解项目开发的要求,并且在技术路径、成本控制、合作模式等方面提供全程陪伴服务。
上海元心智语科技公司专注于采用AI机器人为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服务。通过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该公司与苏州工学院凤黄浩教授团队达成“先使用后付费”合作。通过这种模式,企业和康复机构可以先行使用高校的机器人和数字康复课程,验证其实际效果,这样有助于减少初期投入,提升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特别是在中小微企业或者康复机构资金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能以更低的成本体验到先进技术。
“对于我们而言,这种模式也能为产品提供更多的市场验证数据,帮助我们及时调整和优化技术,更加贴合实际应用需求。”凤黄浩说。
为促进供需精准对接,自人工智能产业专场活动启动以来,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联动各分中心已举办线上线下对接活动20余场,协同苏州市科技镇长团、高校企业服务团、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走访服务企业超300家。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易臻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