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首页 > 正文
年轻上班族为啥开始热衷于一升装的“工地饮料”?

气温下降、天气转凉,似乎并不影响饮料的销量。笔者关注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超市的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饮品近半数都是大瓶装,年轻人时常驻足。网络上有网友感慨:“谁能想到,‘谈糖色变’的年轻人,却把1L的瓶装饮料,喝成了工位吊瓶。”年轻上班族为啥开始热衷于一升装的“工地饮料”了?

有人说,此类让人“饮水如牛”的“工地饮料”,是工作必备“伴侣”。在工位上一蹲一整天,不咂摸些“小甜水”压根扛不住。

有人说,半升装、一升装、桶装……性价比更高,既不用总是起身找水喝,还不贵,价格便宜又实惠,堪称写字楼工位上的“定海神针”,值得“囤”起来。

也有人把这些饮料类似“吨吨桶”的设计风格,看成踩准年轻人心态的成功商业行为,认为一升装“工地饮料”,真乃“班味”十足“牛马”们的不二之选。热心网友进一步总结,打工人的“上班三件套”分别是:骑电驴,把外卖兜子当通勤包,以及“牛饮工地饮料”。

还有的人,甚至把一些瓶身标注“0糖0卡”的一升装饮品,认作“引领健康风尚新生活”的标志,坚定地表示,这是在“控糖”和“放纵”之间,取到的“最大公约数”。因而网上有人形容“工地饮料”采用的是“最适合打工人宝宝的喝水计量单位,无痛就喝到了专家建议的一天饮水量。”

此外,也不乏年轻上班族用一升装功能饮料“吊着”自己去健身的情形。他们总能在各类社交平台上,刷到“健身房”“大肌肉”“汗水”与“大瓶电解质水”的搭配,看着这些元素容易“上头”。但饮料虽然买了,最终能否迈出健身的第一步,不得而知。

这么一看,似乎当代年轻人消费的并非一升装饮料本身,而是它那对抗焦虑、释放压力的属性,是在“上班与上进之间”寻思着找点“退路”偷懒的小心思,以及既想健康又常常迈不出脚、沦为陪伴短视频博主“云健身”的状态。

事实上,一升装的“工地饮料”之所以能够铺满超市“半个货架”,也在于商家摸透了上述种种心理。不过笔者好奇的是,饮料行业真的不用考虑下,怎样才能更健康地引导消费者吗?

或许有人会讲,大瓶有大瓶的道理——若是一小瓶接着一小瓶地喝,装“快乐水”的瓶子不知不觉就会堆满角落,那还不如一次性来瓶大的,总量反倒有所节制。但这种说法究竟是不是变相的心理安慰?多少人能坚持做到“开了瓶口,却不喝完”,把一瓶一升装的饮料分到两天去喝?或许开瓶之前,尚有理性的想法,开瓶之后谁敢保证呢?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就如通过暴饮暴食和疯狂购物排解日常焦虑一样,不少人本想借此解压,又不愿过得不健康,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一条加重肾脏负担的路,跟自己的身体过不去。

因此,即便很多年轻人再喜欢用梗“自嘲”,拿“一升装”的饮料比作“牛马”标配,但这些依旧改变不了它并不适合久坐打工族的事实。

每每听到“把1L的瓶装饮料喝成工位吊瓶”的说法时,咱们当个乐子无妨。不过听句劝,真的请把它仅仅当成一个乐子,别看着一时喝得爽,傻傻模仿或跟风。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睿哲

责编:王甜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