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扫码下载

扫码关注

新华报业网  > 财经/公司新闻 > 正文
ESG信披“说明书”更新,上市苏企ESG信披从“讲故事”迈向“算数据”

上市公司的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说明书”迎来更新。9月5日,中国证监会指导沪深北交易所发布了第二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下称《指南》),新增了“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和“水资源利用”三个环境议题披露指南,尤其强调了量化数据的披露。

ESG信披实操“工具箱”持续更新的背景下,A股江苏上市公司在ESG信息披露持续发力。iF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0日,江苏256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含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披露率达到35.96%,披露占比连续三年持续增长。记者梳理发现,江苏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已逐步从“合规要求”转化为“战略工具”。

指引:从模糊披露到精准治理

今年1月,证监会指导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发布了首批《指南》,包括“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应对气候变化”两个具体指南,为上市公司提供细化工作指导。9月5日,证监会再次指导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发布“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三个环境议题指南,体例结构基本一致,在为上市公司编制ESG报告提供参考。

“去年1月份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可以说是上市公司ESG信披的‘指挥棒’,告诉企业应该披露什么。而《指南》则是给企业的信披‘说明书’,解决企业面对复杂环境议题无从下手的问题,侧重通过实操指导企业开展信息披露。”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施懿宸说。

具体来看,《指南》修订详细举例解释相关议题的常见风险和机遇,并提供披露数据的通用计算流程与方法。同时,《指南》细化《指引》要求,明确具体信息披露要点,包括污染物排放信息、减排信息、能源总消耗量、总耗水量等具体信息披露要求。

“高质量的ESG信息将增强投资者信任,引导长期资金流向绿色企业。”国信证券策略分析师陈凯畅表示,此次修订显著降低了企业ESG披露的门槛,通过本土化、标准化的指引提升数据质量与可比性,助力上市公司响应“双碳”目标及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要求。

首批面临“ESG强制披露”大考的上市苏企,也在提速“交卷”。《指引》要求上证180指数、科创50指数、深证100指数、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应当最晚在2026年首次披露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截至9月20日,江苏被纳入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共30家上市公司,28家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

落地:从“讲故事”向“算数据”探索

随着《指引》《指南》的落地,在ESG信息新披的环境议题方面,江苏上市公司正逐渐从“讲故事”向“算数据”探索,不少企业也已在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对“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等相关内容提前进行了披露。

2024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202.9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同比下降1.69%;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中,颗粒物排放总量为2695.32吨……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南钢股份亮出了近三年来的温室气体排放、污染物排放、水资源利用等量化数据指标。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上市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南钢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不断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推进ESG管理纵深发展,已连续发布17篇《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

“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和水资源利用这些议题,表面上是环境问题,实际上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成本、运营效率和未来竞争力。”双良集团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双良节能紧密跟踪全球ESG发展动态,将ESG理念深植于企业发展战略与日常运营之中,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备的ESG治理体系。

2024年,双良节能的绿色收入占比达到了35%,同时万元产值碳排放强度较上年下降了8.2%。迄今为止,双良已为全社会提供了超过30000台节能降碳设备,这些设备每年可节约标准煤3800万吨,同时减排二氧化碳高达1亿吨。

亨通光电在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中披露,将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公司整体风险管理体系中,建立健全气候变化三级风险防控机制,落实系统性的气候变化风险与机遇识别、评估与应对。其ESG报告显示,2024年,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46.03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排放强度767.44吨二氧化碳当量/亿元人民币收入。

“江苏上市公司近八成属于制造业,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及水资源利用三个环境议题也是制造业上市公司绿色转型的痛点。”施懿宸指出,《指南》重视量化数据的披露,也在倒逼苏企从“被动披露”走向“主动治理”,同时统一的量化标准也有助于同行业企业对标对表,为后续相关政策的出台提供数据、案例支持。

转型:从政策引领到生态共建

在“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江苏正不断以制度创新和区域实践为抓手,构建覆盖企业治理、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的可持续发展生态。

2024年8月26日,江苏省国资委联合专业机构发布全国首份省级层面的《江苏省属企业控股上市公司ESG价值核算报告》,通过货币化方法,将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领域的表现转化为可衡量的经济价值。记者梳理发现,继去年江苏省属国资国企首次实现ESG披露全覆盖,今年以来,苏能股份、江苏新能、宁沪高速、江苏金租、苏垦农发、金陵饭店、悦达投资、华泰证券等均已披露2024年ESG相关报告。

拥有70余家境内外上市公司的苏州工业园区正在着力打造ESG区域发展的“试验田”,明确到2025年,全区ESG产业规模将超650亿元,较2022年增长超50%;到2030年,集聚一大批引领前沿的ESG服务机构、世界一流的ESG应用人才,成功探索一批ESG应用实践的先进经验,在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如今,ESG信息披露不是成本负担,而是企业穿越周期的“防护服”。但高质量的ESG信息披露对不少企业来说是挑战。不少企业表示,“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等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核算涵盖供应链、客户使用、废弃物处理等多个环节,数据收集难度比较大,需要依托高质量的数据治理能力,同时要具备建模能力、技术分析能力和对气候情景的理解能力。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崔昊 何钰

责编:赵文婷
版权和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交汇点、新华日报及其子报"或电头为"新华报业网"的稿件,均为新华报业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新华报业网",并保留"新华报业网"的电头。

免责声明: 本站转载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新华报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者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专题
视频

扫码下载

交汇点新闻APP

Android版

iPhone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分享到QQ
手机QQ扫描二维码,点击右上角 ··· 按钮分享到QQ好友或QQ空间